附近学生24小时服务内容,石家庄附近学生200块钱随叫随到

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一座民艺的灯塔,永不消逝的“汉声”:怀念黄永松先生

一座民艺的灯塔,永不消逝的“汉声”:怀念黄永松先生

2024-03-08 15:35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一座民艺的灯塔·怀念黄永松先生

惊蛰前一天黄永松先生走了,带着他慈祥的微笑和那么多生活里的故事走了。但我觉得先生没有离开,他的精神永存在我们心里。

认识黄先生是30多年前的事情,那时我还在中央美院民间美术系读研,系主任杨先让老师安排我陪着中国台湾来的黄永松、吴美云老师去中国美术馆和中国艺术研究院联系事情。后来黄先生约我给《汉声》杂志的民间童话画插图,记得那是一篇蒙古族故事,题目是“猎人海力布”。

2016年11月5日,黄永松与乔晓光在《汉声》北京编辑部交谈 图片提供:乔晓光

读研究生时,新生没入学,我就提前一个月报到,跟随杨先让老师参加黄河流域乡村的民间艺术考察。也就是我读研的那两年,杨先让老师受《汉声》之邀开始撰写《黄河十四走》,在校尉胡同5号老美院那座大楼三层的民间美术陈列室,看到杨先让先生和黄永松先生在整理拍照那些黄河考察收集上来的民间美术藏品,黄先生总是那么沉静儒雅的微笑着,他的身上似乎也存活着一种传统。

黄先生和民间美术系的老师有过许多合作,杨先让、靳之林、吕胜中老师都为《汉声》写过民间美术专题研究的书?;葡壬舐矫窦涿朗醯姆⑾钟氪ゴ葱矶嘈碌墓勰钣敕椒ǎ谘г和ㄏ蛏畹恼馓趼飞?,黄先生是有文化情怀有思想的引领者。

2016年11月5日,黄永松先生与乔晓光及中央美院非遗中心的硕博士同学合影 图片提供:张晓萌

2016年立冬节气的前两天,我带中央美院非遗中心的硕博士同学去北京《汉声》杂志编辑部拜访黄先生,那天先生给同学们聊了许多,看到做民间美术研究的学生先生十分喜欢,他讲了在大陆做民艺调查的许多故事?!逗荷芳甘耆缫蝗?,把沉默在乡村大地和历史古城镇的民间艺术采集成册,以最质朴有趣、生动具体的文化解读,讲述了一个个人性温暖的乡情故事。那天黄先生也让《汉声》年轻的团队给我们介绍了正在编辑的老北京民艺故事,我们还一起吃了“汉声面条”。

2009年始,黄永松先生做了“致敬造物者”非凡时尚人物评选活动的总顾问,他组织评委向社会推介了许多了不起的民艺工匠和民间艺术的志愿工作者?;葡壬且蛔褚盏牡扑秩惹榈氐懔亮诵矶嗳劝褚盏男?。

《汉声》是一种态度,一种把做书融入生活和天地人性的态度,生活里的事物是怎样形成和存活的,《汉声》就怎样在书中一点点呈现展示出来?!逗荷肥且恢址椒?,一种发现生活、发现“百姓日用之道”的方法,一种讲好民间文化故事的方法,一种揭开民间造物秘密的方法。《汉声》是一种精神,精神永存。

乔晓光 

中央美术学院非遗中心教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中外剪纸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shrainbow.com.cn)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