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
兔翁,即安丘张在辛。张在辛,字卯君,一字兔公,号柏庭、子舆。山东安丘人。清代书法家、金石鉴赏家、篆刻家。齐鲁派篆刻的代表人物。清代著名篆刻家、书法家张贞之子。据清道光二十年《安丘新志》和咸丰九年《青州府志》记载,张在辛自幼“承家学,复游刘直斋门,称高第弟子。能文章,诗尤卓然大家?!彼嫫涓刚耪瓯橛纹肼常鄙涎嗾?,南下吴越,遍访名家研习书法与篆刻技艺。他“工篆、隶”,先后跟随安丘刘源渌学文,随南京郑簠学隶,求教其父好友安徽程邃学篆刻,师从河南周亮工治印,博采众家之长。一生遍游“深山旷林,与诸名士诗酒留连”,终年八十八岁。
清代是制砚工艺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崇尚“自然之美”的随形砚,随形因材制砚。该石砚就是张在辛日常自用之砚,因材制作,造型独特,石质圆润,砚形线条流畅,刀法技艺纯熟,雕饰古拙,以减地线刻如意云纹,二螭龙采用浅浮雕刻法,造型舒展,生动形象。整体工艺简洁,是文人砚简约质朴的审美体现。背面所刻铭文,体现出张在辛刀法娴熟,笔意畅达,书法流畅,题诗内容表现了主人豁达质朴、热爱自然之情态,颇有逸趣。
该砚的题刻铭文显示出张在辛较高的治印水平和博采众长又自成一派的篆刻风格。题刻布局疏密得当,雕刻技法成熟,技艺高超。除篆刻外,张在辛于书法一道,也深有研究,其著述《隶法琐言》《篆印心法》等,更是清初山东地区书法和篆刻方面的重要理论研究著作。张在辛长于隶,流传于世的书法篆刻作品多见隶书,但在一方砚中发现他的草书作品尚属首次,这为进一步研究张在辛书法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