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道:“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庇煤亲鼍破髟谒未且恢质鄙?。明代,南方新兴的中层士绅风雅自居,经常呼朋唤友吟诗作画、游山玩水。为了出行便于携带,他们重拾宋代的葫芦器并玩出了新花样:给嫩葫芦套上一个特定形状和花纹的模具,让它长成与模具相同的样子,称为“范制”。清康熙以来,范制匏器风靡宫廷,工艺娴熟,上图中的蒜头瓶、高足碗分别制作于康熙、乾隆朝,都是皇帝赏玩的珍品。清宫制作的匏器有瓶、盒、碗、盘、笔筒等多种器型,时人记载:“奇丽精巧,能夺天工??钍堵∑穑鹑糇┪?。乾隆间所制者尤为朴雅,此御府文房之绝品也。”
匏器大盛的时代恰好是曹雪芹生活的时代,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妙玉给宝姐姐用的茶杯并非瓜形,而是用葫芦范制成的斝形。那么,问题也随之而来:既然匏器的流行在明清时期,怎么还会有西晋富豪王恺珍玩、北宋文人苏轼鉴赏这样明显“穿帮”的内容刻在这只杯子上?曹雪芹出身世家,见多识广,应该通晓匏器之类的文玩,写妙玉收藏这样一件“假古董”,是否有什么特别的用意?我们先留个扣子,且把“点犀?”玩味一番,再为您解开谜团。
“神仙茶具”之二
妙玉给林妹妹用的茶杯叫“点犀?”,这个名字可能让您想到了李商隐的诗句“心有灵犀一点通”。相传犀牛角中心有一条白线贯通首尾,感应灵敏,因而有“灵犀”之说。顾名思义,“点犀?”应该是一只犀角杯。
兽角是一种原始的饮器。提起角杯,您是否想到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