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 《记写雁荡山花图》(局部)
第三,借展难。主要难在张大千与林风眠二位的作品。张大千是集传统中国画之大成、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画大家?!凹持泄蟪伞闭庖环矫娼虾媒饩?,目前国内公立美术、文博机构收藏的张大千作品主要是他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作品,如吉林省博物院藏有107件张大千的作品,其中最早的《树下卧牛图》轴作于1923年,最晚的《仿元人赵善长高山流泉图》轴作于1948年,且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的有近60件;又如四川博物院藏张大千的作品数量在全国文博系统中首屈一指,其中最主要的是他于1941—1943年期间临摹敦煌壁画的作品。这就意味着目前国内公立美术、文博机构收藏的主要是张大千早期和中期的作品,然而他晚年最具代表性、艺术成就最高的“泼彩”作品鲜有涉及。张大千的泼彩画法是他走入“前无古人”境界的关键一步。泼彩不仅是张大千艺术从量变到质变的象征,让他从20世纪中国画家中脱颖而出,也是传统中国画最成功的“现代性突围”。对于展览来说,缺少张大千的泼彩作品是一个很大的缺憾,从某方面而言缺失了对于张大千国际视野的展示。林风眠以宏观的历史视野充分审视中西方艺术,通过吸纳民间艺术并使之与西方现代艺术语言相融合,开创了全新的艺术视野、绘画样式与视觉图像,打造出穿越古今和中西界限的独特个人风格,从而将中国画从传统推向现代、从中国进入世界。他笔下独具神韵的人物、风景、静物、花鸟也因此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一道独具魅力的艺术景观,他的彩墨艺术更是20世纪中国绘画一座难以超越的高峰。目前国内收藏林风眠作品的公立美术、文博机构主要集中在上海,如上海美术馆、上海国画院和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因各种原因,南博未商借成功而遗憾错过。而笔者向中国美术馆借展的林风眠作品的品类相对不全。对于展览来说,张大千成熟时期的作品是无画可借,而林风眠的作品是有画借不全。在这种局面之下,笔者把借展单位扩大到民营美术馆,于是选择了上海龙美术馆,希望通过向龙美术馆一家借展,解决张大千与林风眠两位的作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