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角度来看,“废墟涂鸦”很精美,很生动,也很有感染力,引起人们关注,是一种必然。然而,从公共管理层面来看,拆迁基地尚在拆除中,出于安全考虑,有关部门不建议前往现场围观废墟涂鸦,甚至将“废墟涂鸦”一夜铲除,也是一种必然。毕竟,有关部门干预的并非是艺术,而是公共安全。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铲除“废墟涂鸦”,无关艺术,关乎安全。
不可否认,艺术创作与公共安全并不矛盾,如果能够做到两者兼顾,自然是相得益彰。问题是,“废墟涂鸦”给公共安全,构成了一定的隐患;当艺术创作同公共安全发生冲突时,艺术必须为安全“让路”,毕竟,公共安全高于一切??杉?,“废墟涂鸦”是艺术在擅闯“禁地”,或者说是一次艺术“冒险”行动。有关部门及时铲除“废墟涂鸦”,也是在进行纠偏,避免一次艺术“冒险”行动,引发一场公共安全事件。
然而,对于“废墟涂鸦”,有关部门不能一禁了之,应反思涂鸦艺术的规范和管理。除了尽快听取民意,完善相关法规外,应提供专门的涂鸦墙,组织民间涂鸦高手,在涂鸦墙上一展身手,让市民可以尽情地、安全地欣赏。同时,城市公园、旅游景区等人流多的区域,设置“电子涂鸦墙”,供游客和市民尽情“抒发感情”,这既是一种文明的管理服务方式,也是一种文明的艺术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