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而不嚣”宣德炉
2003年,中国嘉德为王世襄的藏品举办了一次专场拍卖,拍品中就有一批宣炉。这是张明接触宣炉的开端,为了深入研究,他找到了台湾学者陈庆鸿编写的《大明宣德炉总论》。此书序言的标题让张明记忆深刻,“悲叹一种没落的贵族文明”,这句话对他有很大触动?!拔铱几蛹岫ǖ叵M谔囟ㄊ逼谌ス翰匦??!?/p>
明代是中国工艺美术的繁荣时期,形色多样的铜香炉是明代金属工艺中的典范。作为明代铜炉之一大宗,宣德炉几百年来为坊间所谈论,从明代至今,民间仿制宣德炉的风气也从未间断?!靶侣币淮首钤缂凇缎乱推魍计住罚渲屑锹剂诵禄实凼盏藉呗薰钡摹叭蚓徘Я俳铩狈缒ネ?,并责成工部尚书吕震参照宋代瓷器款式及《考古图》、《博古图录》铸造数千座铜炉。这一说法为后世普遍采纳,直至1936年,PaulPelliot考证《宣德彝器图谱》为后世伪作,学者大都判定其成书于明代晚期?!靶侣笔切鲁蟮奶岱ǎё嗫忠参幢厥羰?,但宣德一朝的确是明代国力强盛之时,当时铸造铜炉用心之巨、选料之精、规模之大的确自中古以来当无出其右者。所以,即便现在人们无法找出一件令人信服的铸造于宣德朝的宣德炉,但这一名词已经积累了诸多审美意义,成为一种香炉的标准范式。
关于宣德炉之美,王世襄曾有这样的评论:“研究、欣赏铜炉,和青铜器不同。它形制花纹比较简单,只有款式,没有铭文,与古代史、文学关系不大。更没有悦目的翠绿锈斑,历来藏炉家欣赏的就是其简练的造型和幽雅的铜色,尤以不着纤尘,润泽如处女肌肤,精光内含,静而不嚣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