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东先生和我谈得最多的是线条,他认为书法线条的锤炼是伴随终生的。从这个近乎哲学命题的观点可以看出,他对线性的敏感或许是天生的,是造化所钟。因此,他的草书线条洗练奇肆,不可端倪,而又自由精准,臻于化境,何其难哉!
伟东先生以草书见长,喜作大卷巨幛,尤精于手札,其书得益于章草、简牍良多,随机生发,得天真烂漫之意趣。有缘识荆,亦从十年前拜观其手札书法而起,之后日渐熟知,并对其书学之路若有所解。
伟东先生沉浸二王、张旭、怀素、孙过庭、黄山谷、王铎等数十年,精研历代草法,旁涉三代吉金,下逮明清诸家,以丰富其笔意。草书乃书中真宰,历代习草 者比比皆是,然多罕窥其要。草书首在胸襟,次在功夫,若无吞吐大荒之气度,定难写出激动人心之作品,伟东先生深谙此旨,并将磨练功夫与砥砺人格并行,积疑 渐悟,厚积薄发。观其近年草书大作,笔墨之间千岩万壑、云蒸霞蔚,夺人双目,震人心魂。何以外表温文尔雅之人,而能纵情于笔墨之间,放浪于形骸之外?盖胸 中真心之灿烂,腕下自是一片盎然也。
他喜书毛主席诗词,无论蝇头小字还是擘窠大草,都能游刃有余、挥洒自如。书法路上又相继有了二王、张旭、怀素、孙过庭、黄庭坚、王铎……
魏启后先生说过:“庸俗绝非通俗,他时而佯作风雅,时而以通俗自居或混入大雅之堂,则自命不凡或骗过百姓则美其名曰喜闻乐见,世人往往不能辨识遂成大患,实为文艺之天敌”。所以大家一定要弄懂,雅俗共赏中的“俗”是通俗,不是庸俗,这很重要。
薛伟东说,为尽可多地追求雅致,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强调线条是书法的基础、是书法的根源,可要想把线条这基本功打好,毫无捷径可循。没有个三十年二十年的沉底苦功,是攻克不下来的。
在日常书海游弋中,薛伟东从不简单地学古、摹古、仿古和拟古,他静静地找寻着与古人精神的对接点,苦苦寻觅自己想要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因此他的笔墨古意清新干净自然,草书中有古人的影子及精神旨趣。
薛伟东说,这么多年来,不管大小展览,他总是将最好的作品拿出来,让观众观赏,有时自己也会从自写的字里行间,去享受那份蹦极跳崖的快感。他说“草书 不如楷书、行书、隶书那么容易辨认,看草书不以认字为标准,要重点看气势,观神韵,品味道。好的草书作品可以千遍看不烦,万遍看不厌,可以让人流连忘返, 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妙不可言?!?/p>
书坛上,薛伟东,自封为三羊斋主,字仁阳,号寿鹤,暗合“故乡寿光”“仁者长寿”双意。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书谱》孙过庭“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他早年深受齐鲁文化的影响,在父辈言 传身教下,自己勤奋有加,乐而不疲。在日常书海游弋中,薛伟东率真、自然、天趣、纵意,从不简单地学古、摹古、仿古和拟古,他静静地找寻着与古人精神的对 接点,苦苦寻觅自己想要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因此他的笔墨古意清新干净自然,草书中有古人的影子及精神旨趣。也正是鹤堂张培元先生在跋薛伟东所书《心经》中 言及:“墨楮之内,文心若见;提按之法遁形,纯任自然而无不妙。虽亦纵横,放而能收,岂但心存敬畏之故乎,本心自在所然也。”
伟东人书互参,境界为之打开,书者,物我两忘,而后又反溯张旭、怀素,深受其熏陶感受流畅俊美的艺术魅力,潜心于草书之中领悟天人合一的境界?!氨誓? 跟着感觉走”或者说“笔墨当随时代”伟东先生有他自己的理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关键是怎么继承,才有怎么去创新。也正是他“夜读山窗渐入禅, 泉声入座乍生寒。门头对雪吟空句,残月一帘思几番?!彼菝遥檬橛?,观展览,尤其深受道家精神的启发,在传统法度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变化和情感。而 这称之为笔尖上的芭蕾,会优雅而高妙。其实伟东醉心书法而不乱,随心书法而狂纵,砚墨之间得性情,友朋之间得帅气;所谓书意人生尽在其中。祝伟东创作出更 多的优秀作品。
(作者简介:任怀强,著名书画主持人、评论人、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