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国风
作品《旭日东升》在深沉内敛的暗褐色的半透明漆色中,饱和的红色圆形宛如一轮升起的红日,这个红,正是漆色里面最漂亮的红,也是其他材质无法替 代的红,不温不火。红色旁边的金色意象肌理若隐若现,是创作时刻意研磨保留的肌理,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浑然一体?!鹅ā吩蛟煨图蚪啻笃?,方中带圆,表 面刻意保留了细麻布的本质肌理,与黑白的太极形互相映衬。
漆画界对材料缺乏包容性
收藏周刊:一方面感觉漆画在树立自己的绘画立场和语言,另一方面,却又难免堕入模仿其他画种的嫌疑,突出不了自己的个性,您怎么看这种错位?
叶志豪:第一,新中国现代漆艺的发展时间较短。第二,发展的历程是需要漫长的时间演变,其它艺术品类的发展都数百乃至上千年,而新中国现代漆艺 仅仅是几十年。目前的漆画家的文化素质与开拓能力是有待提升的。目前漆画创作的现状是缺乏把漆画的纯粹性提升到一个高度。更多的是在模范其他画种的视觉语 言。所以,我是希望能够摆脱这种局限或者说尴尬的地位,我希望能够延续几千年来漆艺自身的艺术内涵,将传统艺术回归到生活中。
我每年都会到欧洲了解最前沿的时尚设计,始终认为,漆艺在空间上的发展存在极大的潜力,应在新的观念下全面延伸。
收藏周刊:漆画界有个“材料学说之争”,不少人认为只有运用大漆才算漆画?
叶志豪:我觉得首先应该尊重艺术家的个人学术探索,从大美术的角度,很多绘画种类都开始往综合多元的材料方面发展,作为一件艺术品,首先评价 的,应该是艺术性,而非工艺材料。漆画之所以一直较弱,除了时间问题,还存在一个自我局限的观念,就是对材料要求的苛刻,传统观念放不开,缺乏包容性。
漆艺历史
漆工艺发源地在中国,据《韩非子十过篇》记载,我国是虞舜时开始使用漆器的,经过春秋战国时期、两汉时期、元明两代的发展,漆工艺到清代达到了 鼎盛。所谓“大漆”,就是从漆树分泌物得到的清漆树脂,其主要成分为漆酚、漆酶、树脂质和水,这种天然的涂料我们已经使用了近7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