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
书法用笔是这幅右军信札的最大亮点,其以侧锋、中锋并用,笔势翻转有度,线条劲爽圆健,用墨古润典雅,意缓字舒般的节奏变化;使清新优雅的完美字形,多了分沉静和散淡,少了些轻佻和浮躁。草书跌宕起伏的抽象线条,往往在自相矛盾中,寻求不经意间的平衡。
《寒切帖》中的简约笔墨,虽非右军真迹,然字中勾勒出的幽奥笔墨,似如真品浮现,钩摹者对此帖字形的理解,可说是烂熟于胸。字间淡墨沧桑的年轮,让昔日神采般的墨彩,更具儒雅风流!
此信札宝翰,曾入宋代绍兴内府珍藏。至明代散落民间,是经韩世能、王锡爵、王时敏等数代名人层层递藏。卷有董其昌、娄坚跋题。
董其昌跋(图2):“右军真迹世不多见,唯吾乡陆文裕公家《月半帖》,吴门王文恪家《此事帖》与此而三耳。所谓山阴衣钵,非具眼者,不可与传世?!倍萍?,富收藏。所跋多有个人鉴赏高论,一生于历代宝迹名画皆有题跋。《寒切》所跋,颇有见地,对此信札评价甚高。
我们常说,故纸堆有宝。此右军《寒切帖》就是文物鉴定家刘光启从一卷废纸堆中翻出并发现的“书圣”墨宝。此慧眼之举,功德千秋。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安徽安庆 姚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