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短板需法治弥补
为了更加有效地?;ざ宋缃诘确俏镏饰幕挪?,2011年,我国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实施,意味着我国通过法律的方式确定了传统节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为?;ご辰谌仗峁┝朔梢谰?。从此,我们耳熟能详的传统节日不再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的一个编码,而是真正成为法律调整的客体??梢韵嘈?,国家强制力的介入,能够将传统文化?;ひ苑ㄌ跣问匠氏指缁岽笾凇!币∷?。
然而,多位受访专家也表示,在新形势下,包括端午节民俗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传承下去,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就是大环境的变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它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态和生活方式。在这样的趋势下,它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像昆曲这样古老的剧种,如何在科技如此发达、信息交流如此快速、文化如此多样化的今天去吸引更多年轻的观众,这太难了。所以,我们需要营造和培育一个新的文化生态,这是根本,但这是需要时间的,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蔽幕糠俏镏饰幕挪狙彩釉甭硎⒌路治鏊怠?/p>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文臻认为,实现法治化保护是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目前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用好法律。运用法律?;し俏镏饰幕挪?,不仅是要执行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还要考虑如何通过行政法、经济法等法律进行具体的?;?。
“之所以要考虑行政法,是因为地方政府的非遗?;すぷ髟诤艽蟪潭壬先【鲇谛姓壮さ囊庵荆娣墩庵中姓形?,就涉及到行政法;另外,非遗与经济联系密切。如剪纸、皮影等,传承人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商品,流向市??;对于舞蹈等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通过表演也可以获得经济利益。所以,非遗?;ひ采婕熬梅煊虻奈侍狻!焙恼樗?,“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探索如何以经济法为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ぶ?,相关利益者追逐利益的行为难以通过其他某一部法律来解决,可以考虑探索以经济法作为各方利益行为的法律调整准则,用经济法调整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经济属性?!?/p>
此外,在马盛德看来,要进一步促进地方?;ご胧┑穆涫?,“我们建立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评估制度和监测体系,这是推动非遗?;すぷ鞯囊幌钪匾俅?。每一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在申报时都制定了保护规划,国家的法律规章也对这些项目的?;ぷ鞒隽嗣魅返墓娑?。这些规划和规定执行得怎样,要建立一个评估制度,以自我评估为主,发布评估报告,接受社会监督。项目评定之后,?;ご械迷跹?,也需要动态监测”。
原标题:端午节传统习俗面临“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