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壶、玻璃杯和橙子》
生理信息与环境信息长年在心理汇聚积淀成人的好恶、情趣、喜怒哀乐等一系列思维习惯,这些思维习惯中包括审美习惯,我们简称为心理节律。体内一切信息都是通过生物神经脉冲进行的,都是有无、多少、强弱的节律编码。这样,环境、生理、心理,三股节律流相汇时就会发生冲突或和谐的不同反应,也会发生类似音乐“对位”的效果,即引发三者的共鸣。这种共鸣人们便会感到美,也是艺术作品有时能够感人至深的原因。
而决定美与不美的关键在于生理节律,不是环境节律。作为有机体,生物节律不容破坏,它规定了环境节律的形式与尺度,也是艺术创新不可逾越的大限。
马克思认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彼挥薪徊浇馐?。那么人的本质力量是什么?显然是生命力,现代科技已经证明存在生命律动。那么马克思的意思应该是以生命律动为尺度去衡量判断是否美。他的这句话更像是对艺术家说的,即将自身的生命力外化成作品。
苏珊·朗格认为:“美是有生命意味的形式?!彼仓该髁嗣赖谋曜荚谧约盒闹?,可以解释为艺术家用情感方式表现出自身生命节律的作品为美;欣赏者感受到符合生理、心理节律的作品为美!
美学是人学,以人的生存、繁育、身心健康为审美基础??凸凼澜缫磺卸匀瞬焕氖挛?、变态的人不可能感到美。
尊重自己的感受也尊重他人的感受
审美从具体形象到抽象节律在西欧有一个几十年的过渡期,欣赏者随画家的创新一步一步地适应。
西欧的观众眼看着一个一个画派的诞生,他们从不适应,抵触,到逐步接受,至今也不能说这些流派已经人人接受。
有了节律意识后,我们就可以从一切作品中将形色各要素“提取”出来,形的方圆、线的长短、点的大小、点线面之间的间隔与相互关系;色彩中相同颜色的大?。徊煌姆植技渚?;不同颜色的穿插;补色含灰量的不同及呼应,体悟它们的不同感受所产生的节律关系。
欣赏抽象派绘画的最大特点是不同的接受者会有不同的解读,因为不是具体形象,欣赏者会根据自己的阅历、修养去联想,结论自然不同,有时差异还很大。
比如阿梅代·奥占芳的《纯粹主义老静物》,我初看这幅作品感觉是我当年在工厂时工作台上的机器,按照画家的审美用几何形重组,细看又像是瓶子、杯子与吉他琴。再看题目《纯粹主义老静物》,由此,自己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对于不同感受没有对错,只需要用心感受,享受即可。
这需要我们尊重自己的感受,也尊重别人的感受,人的个性、阅历、生命律动都有差异,在节律审美时就会明显地显示出来。
毕加索的这幅《静物:壶、玻璃杯和橙子》很有意思:它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似乎在诠释从具象演绎成抽象的过程,给予当年的欣赏者审美模式的转换一个适应期。这幅作品壶杯都可辨识,同时,毕加索在壶的抽象中显然使用了人化自然的手法,给壶以生命。我觉得这个壶很像一只小鸡,别人也可以有其他想象与联想。
这些抽象的作品既然很难辨识具体物像,只能将形色的冷暖、深浅、艳淡、大小、阴阳、虚实,提取出来欣赏其节律变化,若能从中感受到生命律动,既是作者创造的成功,也是欣赏者审美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