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兰草帖》上的董其昌题跋
《余清斋》法帖大都是根据吴廷所收的名帖原本双勾上石,较好地保存了各帖原有的风貌,比残损后重新翻刻的碑帖价值更高一筹。此帖一经刻成,就受到业内称赏。晚清金石学家、书法家杨守敬称此帖“大抵皆以真迹上石,又得杨明时铁笔之精,故出明代诸集帖之上”,后又将此帖拓本带到日本,受到日本书道界广泛推崇。日本书论家中村不折称此帖“于晋,采自晋帖的佳者或大抵称得上真迹的钩摹本;于唐、宋,则全采自真迹,使此帖具有权威性”,“其多收羲、献等未刻于他帖的名迹,实为灿然。”
天下闻名的“三?!蹦Χ荚恰坝嗲逭钡募也??
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养心殿西暖阁的“三希堂”,原名温室,是当年乾隆皇帝的书房??岚榉ǖ那』实墼诘玫浇笫榉彝豸酥摹犊煅┦鼻缣?、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后,视为稀世之珍并将温室易名“三希堂”以藏之,还御笔题写了“三希堂”匾额和“三希堂记”。这三件墨宝可谓中国书法艺术的极品,其中的《中秋帖》和《伯远帖》就是被吴廷收藏后刻入《余清斋》的原帖,现在此二帖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