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草堆》(组画之四) 克劳德-莫奈 布面油画 1890—1891年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画中描绘的是莫奈在法国吉维尼的房子周围的一片田野。当莫奈在创作的时候他在想什么?因为这些干草堆就在他家门口,他可以了解它们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年四季分别都是什么样子:静态的和动态的。变化的光线、雪和冰霜吸引他让他开始记录下这些变化,而干草堆和田野是表现丰富光线效果的绝佳场所。
风景画家重复地表现同一母题有一个明显的好处,那就是在不断重复中可以将自己更深入地沉浸到风景中去,来感受风景所带给他的更完整的感受。当创作《干草堆》组画的时候,莫奈说他越来越急切地想记录下他的感受:“我越来越无法摆脱这种想要记录下我的体验的渴望?!?/p>
莫奈的《干草堆》组画引起了大家对于一个有趣问题的讨论:人们怎样去观看风景的呈现?比如说,你应该花多长时间去观看一幅风景画?画家可不能提前规定你应该花多少时间去看他的作品,观看的“结束”并不容易判断。所以,要说一幅透纳的风景画“作用于”观者有多长时间?以及什么是“作用于”?需要我们足够长时间地凝视它以至于静态的图像开始占据我们的想象混入我们的生活,将自然的力量通过艺术传达出来?需要我们足够长时间地凝视它以至于开始体会到艺术家在风景面前感受到的那种极具感染力的欣喜吗?对于那些开始将“这有边框的事实”(指绘画)融入到他的思想中去的观者来说,绘画正是“位于思想和事实之间”。
地点与身份认同
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论的风景在具体的地点上都没有准确的定位,它们是被广义化了的场所。但风景艺术能和地图一样提供地理信息。风景艺术还能提供有特定意义地点的图像信息, 可以是历史上重要的地点,也可以是对个人来说重要的地点。我们现在只考察了图片,但风景艺术可以并不仅仅是场所的图片,它也可以是场所本身。风景艺术能离开画布、离开限定的边框和美术馆去追求其艺术诉求,不仅仅是通过表现大地,还可以通过重塑大地(或者哪怕只是游于其中)来完成。这样的艺术包括了风景园林和大地艺术或叫地景艺术。查尔斯-詹 克斯(Charles Jencks,1939—)的作品《苏格兰宇宙思考花园》构思于1989年,于近期刚刚完成,旨在将物理世界的部分运行法则、模式和运动转换成风景语言来表达。这种宇宙哲学式的微缩景观在搭建上也颇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