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文化创意园“游廊”
77文化创意园内,被改造成一个“温度计”的烟囱
77文创CEO王雷认为,北京将工业遗产、老旧文化资产改造为文创空间,已有多年历史。北京大大小小的文创园已逾百家,它们虽然规模不等、背后的运营主体各异,但大多遵循“承租——改造——转租”的生存模式。为了提升园区的价值,10多年的实践中,文创园的运营者们曾追求过在同一个园区里聚集某一产业的上下游企业,以形成高效率合作,但事实证明,这样的尝试也许对工业企业有效,对文化企业却收效甚微;也有的文创园尝试过,由园区运营公司直接参股入驻园区的企业,以园区为单位发展出盘根错节的企业群,但伴随着资本市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逐渐放开,这样的尝试也没能形成气候。
王雷谈道:“77文创一直坚持做整体策划、整体实施、整体运营的文创园区,园区内的空间以自营、合作、招商等三种经营方式来进行合理配比,园区的文化运营和文化品牌的形成主要在于自营与合作板块的业态控制,这将直接影响到园区的活力?!?/p>
在传统的“二房东思维”仍颇有市场的文创园区领域,王雷认为应该不以租金为衡量标准,“77文创”引进的北京剧目排练中心,就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的公益性排练服务平台,开放两年多来,已经接待了336家文艺表演团体的454个剧目。
同样作为文创园的郎园vintage的前身为北京万东医疗器械厂,2009年房地产国企首创置业负责对这片老厂房的重新开发,规划时,首创置业放弃了盖高楼的想法,尝试着能否将其作为文创园区经营起来。
首创集团的园区运营负责人赵春表示,朗园vintage“光改造投资就花了8000万元,我们的理念是修旧如旧,在?;だ铣Х吭懈窬值幕∩希饕脑煸扒乃?、电、气、网等基础设施?!崩稍皏intage曾经斑驳的老厂房,如今是虞社演艺空间,曾经的设备供销点,如今是咖啡厅,曾经的生产车间,如今是创意工作空间和兰境艺术中心。在具体的改造中,不同的建筑进行了不同的设计。
赵春燕介绍说“老旧厂房空间开阔,布局规整,又接地气又便宜,符合创意类文化机构的格调、品质和需求了?!蹦壳袄试坝萆绲瓤占涫抢稍暗淖猿治镆担诖死稍皏intage才有更高的自由度展开各种各样的活动,朗园方面介绍,他们在这个园区自持了10%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