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
展期:2019年4月19日 - 7月9日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费用:免费
点评:“海岱朝宗”特展发挥了极大的集聚性效果,对于挖潜两周时期的齐国文化,整合齐国文物资源具有开创意义。
把区域文明展览办进国博,会带来哪些积极的变化呢?
现在文物走出库房“活”起来的趋势日益明显,但文物展示的水平是不是足够高超,能够让文物更体面地面对观看者,不同地区和层级博物馆的状况还并不统一。所以,这些文物脱离了归属地,在国博进行展示,往往会觉得突然变得高大上起来。
“海岱朝宗”特展发挥了极大的集聚性效果,能够将这么多分散的山东文物齐聚一堂很不容易,对于挖潜两周时期的齐国文化,整合齐国文物资源具有开创意义。这样子的聚集性展览,若非借助国博这个平台,是很难在属地实现的。
国博近些年按照主题,组织了一系列特展,其中“地方精品文物陈列”收获了不错的反响,无论是古蜀华章、大唐风华,还是这次海岱朝宗,都令人们感受到了地方文物的精彩之处,也让地方文物机构得到机会,来对接更高层次的文博交流平台,去通过实操提升自身的文物包装、展览策划、陈列制作、媒体设计等方面的水平。
许多不是那么容易见到实物的青铜器,终于一朝获睹真颜,对青铜器研究的推动作用是极为显著的。东周时期齐国制作的青铜器,不论是纹饰还是设计,都比较粗疏和周正。其他区域制作的青铜器,与齐国青铜器相比,自然显得铸造细致、立意较高,这在展厅里更堪称显而易见。这就为东周时期青铜器的流动问题,提供了很大帮助,《曾太子般殷鼎》、《楚系兽柄青铜豆》、《晋系人物纹高柄壶残器》等其他国家、区域的器物,出现在齐国遗存单位背后的原因极为复杂,工匠流动、賵赙赠送、战争掠夺、嫁女赠器等情况的背后,都涉及齐国的地理历史研究课题,一个展览对学术的促进作用也是极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