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载乡愁度元宵(组图)2018-03-02
1984年,作者在双亲长眠地流连往返李人毅作品《草堂心碑图》题《草堂心碑图》/李人毅作远游之子归梦长,上元北望思故乡①。黑发两年悲双孝②,白首隔世唤爹娘③。月挂柳梢天低处,雪沃草根垅凹旁。④拓荒之因遭平冢,丰碑高筑儿心上⑤。注:①上元北望思故乡。上元,即元宵节。本诗以戊戌元宵节为载体,倾述了作者浓郁的乡愁。②黑发两年悲双孝,作者入伍后的两年间,双亲相继去世,倍受"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愧疚之情的煎熬。③白首隔世唤爹娘。近年来,作者多次回故乡拜祭父母,但坟早已在多年前被平掉了,新坟叠加,找不到作者双亲安葬的准确地点。只能以“爸妈我来看你们来了!”的呼唤声,敬告爹娘远行的游子归来拜...
翰墨浸千古 醉忆是江南2009-09-22
窗外是一轮明月,斜挂在茂盛错落的玉兰树叶旁。银色的月光一泻而下,铺洒在床前。六月的北京,白天确是稍微有些热,待到夜晚,月华如水,微风习习,别有味道。妻睡在身边,岳父岳母为了照顾我和妻子以及他们未来的小外孙,睡在了后院的厢房里。 工作忙碌了数日,难得有了一点闲暇,轻松惬意舒服得很。白日里带着一家人去外面买了一些生活用品,因为岳父岳母说话的口音,热情友善的店员前来搭讪,原来在这里遇到了一位可爱的老乡。返回的路上还下起了一阵暴雨,凉爽舒适了许多。 晚饭后带着怀孕两月有余的妻,陪着爸爸妈妈一...
刘子善书法作品欣赏2010-01-07
刘子善,1926年出生,安徽全椒人,曾任中国书协二届理事、安徽省书法金石协会副会长,现为安徽省书协名誉主席,是当今书坛一位德艺双馨的老一辈书法家。 刘子善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祖均以书法知名。刘子善幼承庭训,4岁时即着力于颜、柳楷体,且习书亦有别于他人。因幼时家贫,他每天将默背的楷书在心里放大,然后用清水写在父亲预备的六块大方砖上。在长期的临摹过程中,刘子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3岁时,他因代父为乡里古寺书“三塔禅寺”门额而初具书名。稍长,刘子善又醉心于行草书,...
世界观:聂危谷中国画展12日在乌克兰举办(组图)2016-05-11
Св?тогляд: виставка китайського живопису Не Вей Гу 主办机构:乌克兰驻华大使馆乌克兰艺术科学院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乌克兰塔拉斯舍甫琴科国家博物馆国韵文华书画院Орган?затори:Посольство Укра?ни в КНРНац?ональна академ?я образотворчого мистецтва ? арх?тектуриНац?ональна академ?я мистецтв Укра?ниНац?ональний музей Тараса ШевченкаАкадем?я кал?граф?? та жи...
从《花气薰人帖》 看黄庭坚与苏轼的笔墨心情(图)2017-05-18
花气薰人帖(局部) 黄庭坚《花气薰人帖》是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一件书法小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其内容为一首28个字的小诗,意兴淋漓。老朋友王晋卿数次写诗给黄庭坚,他都没有及时答和,于是王晋卿通过频频送花来催促,想以此提醒黄大诗人。以诗歌作为媒介进行文学上的切磋,是古代文人们进行交往的方式——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方式,人们通过唱和、酬答来表达对风景、历史、事件、人物等的看法,或者记录当时的集体记忆与感受。文人之间的情感在这样特别的叙述、感慨、评论的过程中加深,由此基础上形成一个个小团体或社群。面对王晋卿送来的花,黄庭坚享受着它们开放时的香气,仿佛平日修行安定的功夫都被破除了,他想不到自...
战国时期已有长城 现存长城多为明代修建(图)2017-10-16
燕行图·北京朝阳门历史上的万里长城首先是一道军事防线,它的城墙、关隘、堡寨、敌台,见证了刀光剑影与炮火连天的岁月;同时,长城地处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错带,因此又成为一条经济、民族、文化的分界线。历经战争与和平的风云变幻,沿线以长城为地理依托和文化载体,积淀为一条绵亘万里的“长城文化带”,北京是其中具有特殊地位的区段之一。长城自身的兴衰过程、分布格局、关隘交通、建筑遗存,历史上长城沿线的军队布防、重要战事、人员往来等人类活动,长城作为文化符号的巨大影响等,代表了长城文化的物质与非物质形态,也是体现北京“长城文化带”历史传承与文化内涵的基本内容。时代变迁:文化载体的营造过程提起万里长城,...
(组图)关于东坡书风与《功甫帖》事件札记2013-12-31
上海博物馆正在展出的馆藏苏轼《答谢民师论文帖卷》 ①《功甫帖》中的“苏轼”二字 芒鞋竹杖且徐行的东坡先生生前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名字与《功甫帖》会成为900多年后癸巳岁末中国最大的文化热点事件,就像这个“一肚皮不合时宜的人”永远想不到所谓“乌台诗案”一般。事实上,如果没有对《功甫帖》墨迹的公开讨论,这个社会反而是不正常的。对于上博研究此帖的原因,研究者前天向《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表示,他们是前不久通过研究馆藏的《刘锡敕》而顺带研究《功甫帖》,因为两者互为佐证,并非专门针对《功甫帖》,研...
生活中的色彩:橙色2012-07-03
作为亮丽的黄色与激情的红色的平衡,橙色以一种不那么“咄咄逼人”的美丽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这种绚丽的色彩会令人想起橘子、黄昏、落叶和南瓜灯。在人类艺术中也不乏橙色的身影。 博茨瓦纳Okavango三角洲,落日的余辉下的3只长颈鹿。 摄影师:ChrisJohns 落日下一只靴子的剪影。在新墨西哥州,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仍然保留着这种旧西部的代表物。 摄影师:ToddGipstein 密西根湖上,落日为帆船增加了背景。这是唯一一个全部在美国境内的湖。 摄影师...
涤尽尘心悟画禅——记巾帼画家柳咏絮2025-04-18
柳咏絮,1937年生于江西玉山。现为沈阳师范大学教授、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柳子谷纪念馆名誉馆长。柳咏絮自幼受父亲柳子谷的熏染,矢志翰墨,深得其父绘画之三昧。她以“素心屋”命名自己的画室,意在专心丹青,以画笔抒发内心的情感。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她不仅承袭了“谷风墨韵”,而且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柳咏絮的绘画,充溢着一种特立高蹈、超凡脱俗的书卷气。这种书卷气是学养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的人格精神,是一种迷人的优雅。她博览群书,腹笥丰盈,端庄娴雅,一如晏殊笔下的“溶溶月”“淡淡风”。她的画作“清馨出尘,妙香远闻,鸟鸣珠箔,群花自落”,“腕底风光自是旖旎出尘”,给人以悠远、...
涤尽尘心悟画禅——记巾帼画家柳咏絮2025-04-18
柳咏絮,1937年生于江西玉山。现为沈阳师范大学教授、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柳子谷纪念馆名誉馆长。柳咏絮自幼受父亲柳子谷的熏染,矢志翰墨,深得其父绘画之三昧。她以“素心屋”命名自己的画室,意在专心丹青,以画笔抒发内心的情感。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她不仅承袭了“谷风墨韵”,而且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柳咏絮的绘画,充溢着一种特立高蹈、超凡脱俗的书卷气。这种书卷气是学养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的人格精神,是一种迷人的优雅。她博览群书,腹笥丰盈,端庄娴雅,一如晏殊笔下的“溶溶月”“淡淡风”。她的画作“清馨出尘,妙香远闻,鸟鸣珠箔,群花自落”,“腕底风光自是旖旎出尘”,给人以悠远、...
涤尽尘心悟画禅——记巾帼画家柳咏絮2025-04-18
柳咏絮,1937年生于江西玉山。现为沈阳师范大学教授、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柳子谷纪念馆名誉馆长。柳咏絮自幼受父亲柳子谷的熏染,矢志翰墨,深得其父绘画之三昧。她以“素心屋”命名自己的画室,意在专心丹青,以画笔抒发内心的情感。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她不仅承袭了“谷风墨韵”,而且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柳咏絮的绘画,充溢着一种特立高蹈、超凡脱俗的书卷气。这种书卷气是学养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的人格精神,是一种迷人的优雅。她博览群书,腹笥丰盈,端庄娴雅,一如晏殊笔下的“溶溶月”“淡淡风”。她的画作“清馨出尘,妙香远闻,鸟鸣珠箔,群花自落”,“腕底风光自是旖旎出尘”,给人以悠远、...
涤尽尘心悟画禅——记巾帼画家柳咏絮2025-04-18
柳咏絮,1937年生于江西玉山。现为沈阳师范大学教授、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柳子谷纪念馆名誉馆长。柳咏絮自幼受父亲柳子谷的熏染,矢志翰墨,深得其父绘画之三昧。她以“素心屋”命名自己的画室,意在专心丹青,以画笔抒发内心的情感。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她不仅承袭了“谷风墨韵”,而且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柳咏絮的绘画,充溢着一种特立高蹈、超凡脱俗的书卷气。这种书卷气是学养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的人格精神,是一种迷人的优雅。她博览群书,腹笥丰盈,端庄娴雅,一如晏殊笔下的“溶溶月”“淡淡风”。她的画作“清馨出尘,妙香远闻,鸟鸣珠箔,群花自落”,“腕底风光自是旖旎出尘”,给人以悠远、...
画家眼中的春天(组图)2019-03-11
我们读过无数描写春天的名家名篇。在朱自清笔下,春天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在余光中笔下,“春雨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在迟子建眼中,“春天是一点点化开的”;名人描写春天,善于捕捉最动人的美景,或清新扑面,或小资闲情,或野趣盎然……每个人心里的“春”都不一样。在喜迎新春的日子里,让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看一看画家眼中的春天。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盛开的桃花》 梵高《盛开的桃花》,是1888年梵高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而作。在给提奥的信中,梵高写道:“我把画架摆在果树园里,在室外光下画了一幅油画——淡紫色的耕地,一道芦苇篱笆,两株玫瑰红色的桃树,衬着一片明快的蓝色与白...
这批文物的毁灭和散佚 比佛首拍卖更令人心痛(组图)2018-09-26
溥仪1945年8月的长春。此时,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败局已定,心烦意乱的爱新觉罗·溥仪正在指挥手下收拾行李,准备尽快从长春出逃。让他感到十分难以决断的,就是身边的大批清宫旧藏文物。早在1922年的时候,溥仪就把目光投向了清宫旧藏的诸多法书名画、古籍珍玩。准备利用它们牟取经济利益和其他各种好处。这一年开始,溥仪以赏赐弟弟溥杰、堂弟溥佳等人的名义,偷运故宫文物出宫。同时,他还在各种场合变卖、赠送文物,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和社会活动:1923年,日本东京发生大地震,溥仪从清宫旧藏中挑选了一批当时估价30万元的古玩字画,送给日本公使芳泽谦吉充当“赈灾款”,向日本示好。同年,曹锟当选大总统。溥仪为了巴结...
看诸位名家如何评价聂危谷2014-12-12
何家英:真的令我感动,聂危谷以全新的艺术理念、全新的审美视角、全新的表现手段开创了全新的独特面貌。他抛开所有的观念、所有的束缚、所有的成法,超越一切,又巧妙地容纳着一切,以他综合的人文修养与才华,尽情地舞动着他那灵性的舞步,我嫣然看到的是一曲又一曲跳跃在宣纸上的华尔兹。 苏天赐:聂危谷我认识他还是从他的文章开始,他的博士论文写得很好,在林风眠研究里面是写得最充分的。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个很好的理论家,文章里面显示了他的知识很丰富、脉络很清晰,没有想到他的画是这个样子。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的画。粗粗看来很有时代感,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很激动人。但细细看来,的确是理论家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