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佳:游走中的钢琴家(组图)2012-12-05
巴黎时装周:点绛唇范冰冰(组图)2014-03-06
冰冰踏平,东南西北路 3月3日夜晚,范冰冰终于也动身去巴黎了,中国网民终于等到了这一刻。冰冰去巴黎干嘛不重要,她的出席却很重要:冰冰今年穿什么?今年她的补丁要打在哪里?她是否又有更大的险招和更奇特的装扮?冰冰就是这样,一出手就会踏平天下,不留下一个活口。 龙袍造型 没人能忘记范冰冰的龙袍造型,当年她就是靠着龙袍加身,才从一个红毯酱油瓶开始被人们认识、被大家期待的。在时尚的道路上,冰冰早在2010年第一次去戛纳电影节之时,就掌握了自己的独门秘籍:如果现阶段在事业和审美上拼不过国际...
笔墨之下的“鸟语花香”(组图)2021-02-07
2020年12月26日至2021年3月28日,“百花呈瑞——南京博物院藏历代花鸟画迎春特展”在南京博物院展出。这是南博史上最强花鸟画阵容,展出了宋到20世纪的花鸟画作近百件,勾勒半部中国花鸟画史,其中五分之二展品从未公开展出。这场展览的难得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其展品阵容的强大,更在于它让作品发出声音,使其在花鸟画史的时间轴上,以哲学为基底,诉说着花鸟画意趣的变与不变。北宋赵佶《鸜鹆图》这次展出的宋徽宗赵佶的《鸲鹆图》,纸本,墨笔,纵88.2、横52厘米,是写鸲鹆相斗之趣。鸲鹆俗称“八哥”,性好斗?;嫔嫌腥话烁?,两只正在激烈争斗,场面异常惨烈,啼血四溅,飞羽横尘,上方那只力大无穷,双翼展开,张喙...
案头文玩瓷笔筒鉴藏(组图)2015-09-11
图1阮振亚笔筒是古代文人墨客们案头工具中不可替代的美器。有说我国五代、宋代就有了笔筒,但从实物和文献两方面看,笔筒应该出现于 明代中晚期,很可能始于竹笔筒。明以后,笔筒成为了中国置笔的主要用具。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 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钡搅饲宕懊窆?,瓷笔筒成了各种材质笔筒的主流。这是一件汪野亭款浅绛彩山水笔筒(图1),通高 10.2厘米,口径6.5厘米。笔筒上是一幅春景山水图,近景是一山峰,中景是一临水山坡,坡上数间茅屋,屋后一片青翠的竹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 竹”,这是文人雅士的境界。远山在云雾中时隐时现,...
“中国(临沂)国际艺术大展”即将举行(图)2014-11-20
2014中国(临沂)国际艺术大展是由文化部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与临沂市王羲之研究会共同主办的大型学术群展。学术总顾问为刘骁纯,学术支持团队为:陈明、陈孝信、杜曦云、郭雅希、彭锋、盛葳、王小箭、夏可君、徐虹、杨卫。 前言 刘骁纯 我认为当前是艺术观念全面开放的时代,在当代语境的前提下,前卫与守成共存、具象与抽象共存、学院与大众共存、架上与架下共存,这之间没有高下,高下在于艺术家的创造性和艺术质量,艺术批评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也在这里。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关于展览: 第一部分:本次大展一共分为十三个主题展(按拼音排名): 一、名家艺术展: 策展人:郭丽华、穆周行...
十竹斋(北京)2021秋拍今日举槌!1100余件精品倾情呈现...2021-12-09
十竹斋拍卖(北京)2021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12月9日于北京富力万丽酒店三层。中国书画、瓷器杂项、古籍善本、佛教艺术、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五个板块1100余件拍品,古今荟萃,同堂呈现。预展现场中国书画2021秋拍,十竹斋(北京)中国书画板块400余件拍品,共分为“十竹名斋—— 中国臻品艺术专场”、“好古敏求——中国古代书画专场”、“天下文枢——中国书画专场”3个专场呈现。近现代板块,弘一书法专题是经典专场之延续,聚法书六种,为其五十到六十岁之间的不同风格力作,殊为珍罕,其中行书致性愿法师《华严经》颂偈四屏,内涵隽永、意义非凡,字字句句,漫溢着弘法利生的无量慈悲,可谓静美之极致。在名家写生专题里,...
凤舞玉石:飞鸣起舞平天下(组图)2017-12-06
凤是禽类美化的象征,因此研究凤鸟纹不能脱离对历代禽类纹饰的研究。纵观凤鸟纹饰的发展与变化,总能在同一时期的禽类纹饰中找到其艺术风格的共同点。商代玉器雕琢品中就出现较多的禽类作品:有凤、鸟、鹤、鹰、鸱、鹦鹉、雁、鸽、燕子、鸬鹚、鸭等。以玉石为载体的凤鸟纹文化从原始社会一直传承至今。商凤鸟:写实与夸张并存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凤,作仰身回首状,冠、喙如鸡,短翅长尾,尾羽分作两股交叉,翅上琢出阳线翎纹,姿态极为生动,显示出艺人的精湛技艺和创造才能。在造型上,商代凤鸟玉器均闭嘴,瞪目,高冠上饰鳍齿纹,卷尾,昂首凝视,规矩严谨等特征。商早期薄片状为多,晚期出现了圆雕凤鸟。在纹饰方面,凤鸟纹眼睛多作甲骨文“目”...
千年邢窑重放异彩(组图)2015-01-15
最近,国务院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北省临城县申报的邢窑烧制技艺榜上有名。邢窑,是我国白瓷的发源地,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陆羽《茶经》这样评价:“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到了元代以后,邢窑却神秘地消失了。邢窑遗址在哪里?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的几代考古工作者为解开邢窑之谜做着不懈的努力,张志忠便是其中之一。凭着执着的努力,他终于让沉寂千年的白瓷重放异彩。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日前,记者走进张志忠的工作室,只见架子上、桌子上满是一排排制好的坯—瓶、壶、罐、碗。拉坯机旋转着,张志忠现场演示拉坯,只见一团白色的胎泥,在他...
明代王铎《行草诗稿墨迹十二页》节选2013-06-21
(李说当然681期)道上的人物·之二2015-12-17
道家黄老学说是道教最重要的思想源泉,老子把“道”作为宇宙的本体,万物的规律,是超越时空的神秘“存在”。道教把“道”视为天地宇宙、阴阳五行、万物生灵的本源,以此为基点建立道教神学理论体系。把“道”人格化,将老子看作“道”的化身。道家注重修真养生,追求长生久视,老子、庄子提出清静无为、见素抱朴、专气致柔、心斋坐忘、导引守一等修道养生方法。道家的养生思想和神秘主义所形成的修道成仙思想成了道教的核心,教理教义和修炼方术都围绕着这个核心展开。在这个论题上,与我谈得最投缘的是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道长。 黄信阳道长俗名福琪,号中和子?;菩叛?2岁出家,是道教主流门派——全真龙门派第...
(组图)罗汉漆艺欣赏(下)2013-05-09
单暨龙,字晓龙,山东潍坊人,幼随花鸟画家丁鸿雁先生习学工笔花鸟画,由明清入唐宋堂奥,遍临历代名作。得蒙书法家高东岳先生教授瘦金体,得其三昧。同时追随一代儒学宗师张册、在野派四大家之一——张朋(艺坛大隐)二兄弟习儒,二十三岁时得先生授孔颜心法。1995年入读济南艺术学院,就读期间为山东艺术学院院长于希宁老先生理纸研墨,得受于老悉心垂教。毕业后任职为广东东莞中学美术教师。执教中,感悟人生苦空无常,依止临济岔宗法脉上印下娣法师座下,出入寺院藏经楼,披阅三藏,礼参历代净土祖庭。2006年于学诚大和尚座下受菩萨戒,同年秋,应邀至扬州讲释、儒...
天青色等烟雨——青花瓷(组图)2021-02-08
清光绪时期,随着“同光中兴”的出现,景德镇瓷业虽明显萎缩,但官窑、民窑仍不断烧造瓷器,与咸丰、同治二朝相比,产品数量要多,且其中也有少数精美之作,所以人们往往把光绪瓷器比作清代制瓷业“回光返照”的一个阶段。光绪青花瓷完成了一次复兴,出产青花瓷品种和数量为晚清时期之最。据《清档·内务府工业清册》记载,光绪元年(1875年)和二年,景德镇御窑厂先后为朝廷烧制过大量的青花瓷、粉彩瓷和各种色釉大缸。其中专供内宫使用的瓷器上署有“长春宫制”“储秀宫制”和“坤宁宫制”等款识。另外,光绪十年,为慈禧五十寿辰制作赏赐瓷,花费了白银15000两。光绪二十年,为慈禧六十大寿烧制了两批瓷器,共花费白银12.84万两...
佳士得上海秋拍 东方美学与时代融合(组图)2018-09-17
东方美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文化、道家思想及禅宗美学等等对东方的哲学、文化及艺术思潮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的现当代艺术家们也同样在古与今、传承及突破中寻找发展之路。2018年9月21日,佳士得上海秋季拍卖将呈献数件经典之作,或用油彩,或持笔墨,以不同的艺术媒材,展现这条艺术的融合之路。拍品编号303曾梵志(中国,1964年生)《阳关三叠》油彩 画布直径 60 cm.2009年作估价:人民币 800,000 - 1,800,000“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苏轼《点绛唇》创作于2009年的《阳关三叠》作品名取自同名古琴名曲,画中半抽象的笔触和简明的构图...
(图)大艺时代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天津站)展参展艺术家名单2013-12-30
为顺应国家文化发展趋势、弘扬改革开放主旋律、推进中国青年美术发展大繁荣、体现青年美术特性,由天津文化交权交易所、天津艺卓文化传播、大学生艺术在线联合主办的大艺时代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天津站)展出名单公布,展览将于2014年1月8日在天津文化产权交易所开幕。 本届大艺时代青年美展的征集作品包括国画、油画、雕塑,版画、漆画、摄影等。据组委会工作人员介绍,2013年大艺时代全中青年美术作品展总征集到作品3000余件,通过初审艺术家494名,最终入围参加天津站首展的艺术家在120人左右。征集作品中油画的数量占...
谁解其中味:名画中的早餐2024-03-29
溯流穷源,人类享用早餐的历史可谓绵延久远。据古典学者、食物历史学家安德鲁·道比(Andrew Dalby)推测,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革命让人类从采集、狩猎时期进入农耕时代,突飞猛进的种植和畜牧技术,让人们不必再一睁眼就去“飞土逐肉”,随之而来的“副食品革命”,让人类学会了储存米面、腌制肉干、保存奶酪,充足的物质储备为从容享用早餐提供了前提和保障。尽管“早餐史”渊源已久,但在艺术史上,以早餐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却出现得相对较晚。究其原因,一是早餐的固定模式(时间、样式)生成较晚,人们对早餐的重视程度较中、晚餐要低得多,因而以夜宴(《韩熙载夜宴图》《最后的晚餐》《利未家的宴会》)为题材的画作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