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海追星·张飙诗书一百七十篇(组图)2021-08-09
编者按:科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助推器,让崇尚科学成为一种习惯,让我们在科学的土壤里汲取经验和智慧,在自强的信念中凝聚勇气和力量。人民美术网特别持续推出科海追星·张飙诗书系列,以飨读者。以此向创新、严谨的科学家们致敬!让我们一起跟着张飙先生的诗书走进这些科技巨匠,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张飙简介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军地书画研究院院长,和平世界书画院院长。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驻会副主席、分党组书记;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科技日报总编辑、中国艺术报社长。曾举办8次个人主题书法展。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首届郭沫若文学奖”?;瘛笆捉烊判阈挛殴ぷ髡摺背坪?。六次获中国新闻奖。...
千年流韵——甘肃的石窟艺术2024-07-08
在丝绸之路甘肃段一千多公里的沿线上,现保留着近百处规模不等的佛教石窟,重要的有40多处,列入全国重点文物?;さノ?8处,位列全国第一,其如一串串明珠,镶嵌于酷似如意的甘肃大地上。莫高窟之春 李成甘肃石窟的分布及分区莫高窟佛教石窟艺术在印度起源,首先传入我国新疆,又从新疆传入甘肃的河西走廊。在甘肃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中国的四大石窟(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中最辉煌的敦煌莫高窟了。莫高窟现存洞窟735个,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开凿,前后延续1000多年,保存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中国石窟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被称为“东方绘画博物馆”。榆林窟榆林窟现属瓜州...
千年流韵——甘肃的石窟艺术2024-07-08
在丝绸之路甘肃段一千多公里的沿线上,现保留着近百处规模不等的佛教石窟,重要的有40多处,列入全国重点文物?;さノ?8处,位列全国第一,其如一串串明珠,镶嵌于酷似如意的甘肃大地上。莫高窟之春 李成甘肃石窟的分布及分区莫高窟佛教石窟艺术在印度起源,首先传入我国新疆,又从新疆传入甘肃的河西走廊。在甘肃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中国的四大石窟(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中最辉煌的敦煌莫高窟了。莫高窟现存洞窟735个,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开凿,前后延续1000多年,保存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中国石窟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被称为“东方绘画博物馆”。榆林窟榆林窟现属瓜州...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主题展”在国博开展(组图)2021-06-29
2021年6月22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无声诗里颂千秋——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主题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致辞(摄影:廖江衡 谢云飞)慎海雄在致辞中指出,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经中宣部批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等,1月份共同推出了百集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这是中央主流媒体今年首档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专题节目,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新时代传承弘扬“红色经典”的创新举措。这档节目用100幅震撼心灵的丹青画卷,串联起百年党...
“古原雅集有遗风,乐游墨韵润长安”唐俊昌、王志平、白墨三人联...2014-06-18
张大千与苏仁山:遥隔百年的翰墨因缘(图)2019-09-03
《人物四态》卷(局部) (张大千题)纸本苏仁山(清)苏仁山(1814 - 1850年)是清代后期的人物画家,兼擅山水,广东顺德人。因其僻居岭海,又性格怪异,不善交游,且享寿不永,作品传播不广,因而声名不显。虽如此,在晚清民国以来,他却出人意料地得到不少海内外藏家及艺术家关注,逐渐进入主流美术史视野。张大千就是一个对苏仁山产生浓厚兴趣的画家。上世纪30年代,张大千在北京城的东单古玩铺,看到一幅署款为苏仁山的白描作品《文翰图》 ,即喜不自胜,遂将其购买下来。该图是由苏仁山画汉代至宋朝的秦程邈、蔡琰、班昭、范晔、陈寿、唐太宗世民、魏徵、宋杨妃、蔡京九位历史名人,以苏仁山自题所言“元祐以许多人同一谥,...
张大千与苏仁山:遥隔百年的翰墨因缘(图)2019-09-03
《人物四态》卷(局部) (张大千题)纸本苏仁山(清)苏仁山(1814 - 1850年)是清代后期的人物画家,兼擅山水,广东顺德人。因其僻居岭海,又性格怪异,不善交游,且享寿不永,作品传播不广,因而声名不显。虽如此,在晚清民国以来,他却出人意料地得到不少海内外藏家及艺术家关注,逐渐进入主流美术史视野。张大千就是一个对苏仁山产生浓厚兴趣的画家。上世纪30年代,张大千在北京城的东单古玩铺,看到一幅署款为苏仁山的白描作品《文翰图》 ,即喜不自胜,遂将其购买下来。该图是由苏仁山画汉代至宋朝的秦程邈、蔡琰、班昭、范晔、陈寿、唐太宗世民、魏徵、宋杨妃、蔡京九位历史名人,以苏仁山自题所言“元祐以许多人同一谥,...
“刻图化民”,看陕地明清石刻线画中的信仰世界(组图)2022-05-25
明、清两代是石刻线画发展历程中的变革时期,体现出将正统思想中儒、道、释与民间信仰相结合的鲜明特征,出现了刻图画、宗教画、寓意画和风俗画等多种类型。明代,石刻线画在延续宋代济世刻图传统的基础上,兴起了借用图像传播教化思想的寓意画、名人圣像等新类型。清代又塑造出多种神道鬼怪、降魔捉妖、祈福延寿的人物形象,借景抒怀的独幅山水画、花鸟画盛隆一时。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众多石刻收藏品中,石刻线画独具特色,在艺术学、图像学、历史学、民俗学和宗教学等多个领域均具有极高价值。然而,长期以来这批石刻线画没有被公众所熟知。澎湃新闻获悉,“刻图化民——陕西明清石刻线画中的信仰世界展”近日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对外展出,展览立...
寻幽揽胜,逸趣盈怀 —— 水墨探幽甲辰春季雅集小记2024-03-30
寻幽揽胜,逸趣盈怀。幽者,深也。 亦有幽深,幽静,幽忽,幽冥之意! 而探幽,即于幽深处探寻,探险,探奇之意也!而艺术之乐,则在于探寻,探讨,在于内心的坚守,内心的快乐。何为师,亦师亦友之谓也!何谓友?贤者良朋之谓也!水墨探幽的师友,即亦师亦友也!水墨探幽的师友,小聚而大雅,或探幽揽胜,或品茗论道,或挥毫探艺,或笔墨相交,笔歌墨舞,书画相契,谈笑风生,意气风发。岂不美哉?其不乐哉!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币帐?,乃生命之奢饰品,人生,若无艺术营养之滋润,必将干瘪无味。所以,一个喜欢艺术的人,也可能就是一个有趣的人,他的灵魂有趣,人,也自然可爱。以艺术之心,游于艺海广漠,...
虢国玉器上的优美凤姿 (组图)2015-12-02
[摘要]:虢国墓地是一处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公墓,先后经过两次大规模发掘,出土文物三万余件。尤其是出土的近万件玉器,种类齐全,玉质优良,造型精致,纹饰优美,工艺精湛,其价值之高在周代考古中实属罕见,是我国先秦时期的艺术珍品。虢国墓地是一处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公墓,先后经过两次大规模发掘,出土文物三万余件。尤其是出土的近万件玉器,种类齐全,玉质优良,造型精致,纹饰优美,工艺精湛,其价值之高在周代考古中实属罕见,是我国先秦时期的艺术珍品。最令人惊叹的就是虢仲墓(M2009)出土的玉器,数量多达800余件颗,是继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之后的又一惊人发现,成为当时轰动海内外的一大热点,令许多专家学者感...
在古画中觅得一抹清凉(组图)2021-07-28
盛夏即仲夏,是夏季中最热的时候。唐代诗人樊旬在《仲夏》中描写道:“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惫糯氖⑾氖呛沃志吧??古人又是如何消暑的呢?静观古画,凝神入境,或许你也能感受到一份沁人心脾的清凉?!粤铕Α逗逑耐肌肪植可酱忠?nbsp; 寂静得清凉“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蓖硖泼哝榈摹渡酵は娜铡访栊戳讼娜涨榫?。夏天万物勃发,山清水秀,景色优美。仇英的《凉亭消夏图》描绘了青峰叠翠、飞瀑如练、生机盎然的山水景色。董邦达的《夏山欲雨图卷》描绘了风雨来临前,烟云缭绕、树鸣鹜飞、船收渔归的情景。北宋画家赵令穰于元符三年(1100年...
树文化理念,扬国粹精神——新鼎文化艺术发展(苏州)有限公司开...2022-01-12
开幕式照片2022年1月8日上午,新鼎文化艺术发展(苏州)有限公司、苏州逸风阁国画院、苏州秦岭书画艺术院开业揭牌仪式在苏州逸风阁国画院隆重举行。现场合影: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全国文化产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徐福庆(中),苏州逸风阁国画院、苏州秦岭书画艺术院院长王陇花(右),新鼎文化艺术发展(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州逸风阁国画院、苏州秦岭书画艺术院执行院长党组书记李松(左)本次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莅临现场的嘉宾有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全国文化产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徐福庆先生,苏州市和吴中区、吴江区有关部门领导及相关街道办主任、各物业公司的总经理等诸多嘉宾好友。部分领导嘉宾因故未能...
(组图)如 花 似 玉——荷 花 石2013-07-30
中国观赏石协会会员 李来法 听闻家乡新发现了一种奇特观赏石,色彩斑斓,图案俏丽,倍受玩石家们推崇和爱慕。这一消息着实让我兴奋。一则笔者喜欢石头的秉性,永恒自然、实实在在;二则荷花石产地在我的老家河南栾川县。只此二因,我恨不能早些抽出时间返回家乡探寻究竟,先睹为快。于是,趁春节假期,我便踏上了回乡寻访“荷花石”的旅程。 家乡栾川县地处伏牛山腹地,是全国县级5A和4A景观最多的旅游胜地,也是河南唯一的“中国观赏...
极品崖柏黑骨榴料亮相震惊业界(组图)2019-04-08
近日,一尊名为《惊涛骇浪》的90斤奇异太行崖柏,亮相石家庄高东街河北收藏家协会展示中心。这尊极品崖柏,集质、形、境、香等元素于一身,把骨料、舍利料以及纹理、榴花等特点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在奇异性与体量优势等方面,引起了崖柏收藏界的轰动。在巍巍太行山脉的悬崖绝壁上,有一种香柏遗世而独立,历经万年风化而不朽,其独特的形、质、韵、境被世人推崇,故其得名“崖柏”,因其散发一股奇异醉人的香味,也被称为“香柏”。崖柏屹立悬崖峭壁,扎根岩缝贫壤,历经严寒酷暑,任凭风吹雨打,吸天地之精华,朝日月之神圣。躯体苍劲,形态奇绝,气势不屈,意境万幻;纹理流畅,色泽古朴,质地浑厚,余香淳绵。毋庸置疑,崖柏(香柏)有着岁...
走进三星堆之惑:我们如何解读三星堆背后的文明密码?(组图)2022-09-02
2022年6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了三星堆祭祀区最新考古发掘成果:6个“祭祀坑”目前共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7、8号祭祀坑发现许多造型精美的青铜器,包括龟背形网格状器、青铜神坛和顶尊蛇身铜人像等。当然,这并非三星堆考古发现首次引发关注。早在1934年,这片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鸭子河畔的三星堆遗址就已经得到初次发掘,并由此拉开了三星堆考古的时代序幕。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数千件珍贵文物的井喷式涌现——巨大的青铜人像,近四米高的青铜神树,以及双目外突、形容粗犷的青铜人面像等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这些区别于中原文化的青铜制式不仅带给人们以视觉冲击,更激发了民众对“神秘”三星堆文明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