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刘香兰在2024年(第四届)海南锦绣世界文化周活动现场展示织锦技艺。新华社记者 周慧敏 摄
新华社???2月6日电 题:从“急需保护”到“代表作”:非遗黎锦的传承之路
新华社记者周慧敏、钟群
“太高兴了!这是最完美的结果?!痹诘弥枳宕撤娜局寮家兆肴死喾俏镏饰幕挪碜髅际保枳宕撤娜局寮家展壹洞硇源腥肆跸憷夹朔艿厮?。
日前在巴拉圭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し俏镏饰幕挪湮被岬?9届常会上,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等三个中国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
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し俏镏饰幕挪肌访蓟瓶蚣芟率状握绞凳┳汲绦?。这表明中国非遗?;こ尚灾⒒窆嗜峡?。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纺染织绣技艺之一。这种海南黎族在制作衣被用品时使用的纺、染、织、绣技艺,于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代表性产品称为黎锦。
“不能让黎族传统技艺失传”是刘香兰最朴素的愿望。今年55岁的她来自海南省五指山市番茅村,13岁就开始跟着母亲学习织锦。
2013年,刘香兰在村里建立黎锦传习所,召集村里妇女一起织黎锦,希望为这项古老技艺的传承出一份力。次年,她成立公司销售传统的黎锦服饰,也承接床旗、壁画等其他文创产品订单。
文创产品的涌现也让古老的黎锦技艺焕发新的活力,融入黎锦元素的手提包、书签、桌旗等时尚产品已成为海南热门的伴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