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博物馆外景
甲骨文释读尚有潜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视这些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在甲骨文发展道路上遇到释读文字的障碍时,“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字考释研究”、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与应用专项工作等一批研究项目及时开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坚持传统与现代研究方法相结合,进行多学科联合攻关,破解文字释读瓶颈,这标志着甲骨文研究进入了政府推动下的全面发展与弘扬新阶段。2016年10月28日《光明日报》刊登《关于征集评选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的奖励公告》,就是这一新阶段开启的标志。
在这一新阶段,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字考释研究”,以甲骨文字释读为抓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以期突破一批文字考释的难关,从而推动甲骨文全领域研究发展的系统工程。这个项目的子课题,有的继续公布甲骨,以期发现新字;有的全面厘清文字已有释读进展,从而确定释读文字的主攻方向;有的提供文字形成的社会形态背景和文物考古物质文化参据,以期为破译文字提供启示。教育部、国家语委牵头组织开展的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与应用专项,还包括了甲骨文以外的金文、战汉简帛等古文字,有的还涉及八思巴字,有的涉及甲骨文与自源民族文字比较研究等内容。这两个项目相得益彰,互为表里,将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把新阶段的甲骨文研究推向更大的辉煌。
2018年,首批征集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的获奖名单已经公布,一等奖、二等奖各一名,奖金分别为10万元、5万元,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重奖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不仅使献身学术的才俊之士受到提携和鼓励,而且还雄辩地说明了,甲骨文字还有破译的可能和余地,也证明了甲骨学者们还有着破译文字的无限潜能和创造力。甲骨文字的释读研究是无止境的。2019年5月28日,《光明日报》又刊登了《关于征集评选第二批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的奖励公告》,又一次优秀释读成果征集工作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