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0家企业和集体与10处文物建筑所有人在山西省高平市签订《文物建筑认养协议》。据悉,在山西省文物局发布的文物建筑认养推介项目名单中,全省有近300处文物建筑可供社会认养。
我国文物资源十分丰富。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物?;す芾碜ㄒ等嗽毕喽圆蛔?,成为制约文物?;さ囊淮笃烤?。对此,一些地方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だ茫ü鲎市奚?、认领认养等方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受到文物爱好者的积极响应。综合来看,文物建筑认养具有多重意义。
首先,可增加资金来源。面对繁重的文物?;すぷ魅挝窈屯卣估玫氖导市枨螅隹空度牖共还?。认养文物模式增加了养护资金来源,有助于从社会上筹得更多资金,让更多文物得到更好?;ぁ?/p>
其次,可壮大?;ちα?。文物建筑点多面广,是文物保护的制约因素。由于人手不足、疏于管理,一些偏远乡村的古建筑岌岌可危??谷涎ぷ鞯扔谖恳蛔奈锝ㄖ盖肓恕肮芗摇保梢约忧抗芾?,及时消除隐患,遏制盗抢行为。
此外,可激活文物资源。一味把文物关起来、锁起来,“养在深闺人未识”。只有与利用相结合,让文物“活起来”,才能发挥文物保护的价值。赋予认养者一定的经营权,有助于更多文物对外开放。
去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文物?;だ酶母锏娜舾梢饧?,明确提出“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だ玫幕浴?。相关地方开展文物建筑认养活动,不失为健全社会参与文物?;せ频挠幸嫣剿鳎档醚敖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