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锥、匕,新石器时代,河南荥阳青台遗址出土,郑州考古研究院藏
千缕百衲——缝纫
百衲最能体现女红中的缝纫技艺,就是用废弃的零碎布帛加以补缀,因所用零碎布帛之多,故又称百衲,百言其多,衲谓补缀。
我国历代出土的百衲织物种类众多,在敦煌藏经洞中便有大量出现,以幡旗和伞盖较为常见。另外,内蒙古代钦塔拉墓、金代齐国王墓、河北隆化鸽子洞元代窖藏中也出土过各种百衲饰品。
这种百衲从唐代开始流行,一些古诗词中多有涉及。唐白居易《戏赠萧处士清禅师》诗:“三杯嵬峩忘机客,百纳头陀任运僧。”北宋苏轼《石塔戒衣铭》:“云何此法衣,补缉成百衲?!?/p>
一些敦煌文书中也有涉及到“百衲”的描述,敦煌千佛洞所出的唐、五代时期变文等说唱文学资料专集《敦煌变文集?卷五?维摩诘经讲经文》中有明确记载:“巧裁缝,能绣补,刺成盘凤须甘雨。个个能装百衲衣,师兄收取天宫女。”
敦煌莫高窟北区B222窟出土一件锦彩百衲。从织物品种结合考古资料可知,这件百衲极有可能为北朝晚期至隋所制作。该百衲是由多个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锦、绢、棉布等不同的织物缝制而成,织物组织结构多样,制作手法不一,颜色丰富多彩。以各色绮为主,也有平纹组织、平纹经锦、平纹纬锦等,另有织物上可见绞缬,花纹小巧精细。
百衲纹样为唐代特色显著的花卉纹,多种花型集中在一起,再进行艺术处理形成较为夸张,造型丰富的花型。百衲中的花卉造型多出现在织物锦中,颜色以红、黄、绿为主,且形式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