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1956年出土的明代梁山漕船记者黄中明摄
图二:菏泽古沉船记者张彤
近日从山东省文物局获悉,中国国家水下文化遗产?;で嗟夯叵钅咳涨扒┰?,预计整个基地将于2014年建成。以此为契机,山东的水下文化遗产?;すぷ饕步胍桓稣感陆锥?。
我国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疆,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和丰富的内陆水域。作为海洋大国,我国水下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据有关人士估计,在全球海底散落着300万艘以上未被发现的沉船,仅在我国沿海海岸一带,就有超过2000艘沉船。青岛将建水下文化遗产?;せ?/p>
作为国家水下文化遗产?;?ldquo;十二五”规划统一部署的三个区域性?;ぶ行闹唬嗟夯匚蠢唇械P贫ɑ?、渤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战略、规划和工作方案,做好黄、渤海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发掘和?;すぷ?,并参与全国性的重大水下考古调查与发掘,开展出水文物?;?、展示、研究等科研工作。
该项目由青岛市政府投资,总投资额1.5亿元,总建筑面积16810平方米?;叵钅拷谇嗟菏泄婊?ldquo;蓝色硅谷”核心区建设,建成后将成为集调查、勘探、发掘、保护、展示、研究、培训于一体的国家级水下文化遗产?;せ亍?/p>
我省初步确定3处古沉船遗址
省文物局工作人员许鑫告诉记者,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在近年来的历次水下考古探查中,我省初步确定了青岛、烟台、威海海域的3处古沉船遗址,疑似文物遗存点超过14处。在3处古沉船遗址中,烟台市牟平区蛤堆后沉船遗址被列入山东省第三次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沉船为木质铜皮船,船头向北,船尾掩埋在沙滩里,船体露出部分长15-18米,最宽处约7米,船体上部已经毁掉,两侧舷板和肋骨保存较好,并存有大量铜铆钉。”对于烟台市牟平区蛤堆后沉船遗址,许鑫介绍说,“初步推测可能为近代战船。这是目前我省沿海发现的保存较为完整的沉船之一,为我国的近代史、海战史及造船史研究提供了一份新的实物资料。”
许鑫介绍,烟台蛤堆后沉船遗址入选百大新发现,标志着我省水下考古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逐步取得成效。
水下文化遗产?;ば问蒲暇?/strong>
记者获悉,水下文化遗产被破坏,其中一部分是因为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比如风浪、洋流、泥沙运动都会对水下文物造成一定的破坏。与自然因素相比,非法盗捞对水下文化遗产的破坏更大。国家文物局提供的数字显示:自上世纪70年代外国商船开始在我国南海海域非法打捞沉船文物开始,40年来,尤其是近年来,水下文物遭盗捞的违法犯罪活动猖獗,“海捞货”成了非法文物市场的新宠儿。这些违法犯罪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有组织的团体性盗捞犯罪;二是渔民群体性违法活动;三是外国船只非法打捞。这不仅破坏了文物遗址,也严重危害了海床生态环境。随着海洋经济高速发展,一些地方和单位在海域使用与建设工程中,非法围填、滥采海砂等行为,也严重威胁到水下文化遗产安全。
我省水下考古队伍再添“生力军”
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告诉记者,在国家文物局和省政府共同签署的《合作加强山东文化遗产?;すぷ骺蚣苄椤分校驴脊啪捅涣形幌钪匾谌?。国家将在机构建设、经费支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向山东加大支持力度。去年,首届国家水下文化遗产?;?考古)培训班第三阶段的实习和结业典礼都选择在我省青岛举行,包括来自我省梁国庆、魏超、尹峰超在内的全国19名学员顺利结业,为我省水下考古人才队伍再添“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