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这一现象,著名批评家、广州美术学院艺术管理学系主任胡斌认为,由于国内艺术品市场缺乏严格秩序,尤其是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的长期缺席,导致博览会的展品定价缺乏参照标准,也成为非理性因素流入艺术市场的根源。他建言,学生们应在保证自己生存空间的同时,对市场反响保持清醒的认识。学校与美术馆也需要投入更多的推广,让青年画家的创意真正为社会所接受。
问题
学生艺术家“投市场所好”?
自2012年首届大艺博举办以来,大艺博就以“国内美术专业毕业生作品的最大规模展示平台”的定位而备受关注。据了解,今年大艺博展参展的近500名青年艺术家,来自全国100所高等艺术院校的优秀毕业生。
随着大艺博品牌认知的不断积累,应征作品数量也越来越庞大,今年组委会就收到了将近4万件应征作品。大艺博主办方大艺网总经理刘颖表示,本届大艺博在作品的甄选上比去年更为严格:“我们不会选择风格特别讨巧的作品,我们会更为尊重学院的教育成果和艺术家的基本功?!?/p>
“这次参展作品在技术性层面,尤其在画面的完整度上,都较往年有所提升,但在青春活力方面稍微欠缺了些,有不少让人感觉像行画?!惫愣诙Ψ堆г喊婊到淌乒汊喂哿苏估溃锤械秸估雷髌分柿坎尾畈黄?。他认为,大艺博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是一件好事,但过于明显的商业目的,会对年轻艺术家产生不良影响,也使大艺博的招牌变得名不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