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教学三问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山水画教学研讨会侧记
临摹写生有误区
在我国各个艺术院校的山水画教学过程中,临摹、写生、创作三个部分缺一不可。但是,重技法轻理解,重模仿轻创作的现象也一直存在。南京艺术学院的徐钢举了自己在教学中观察到的例子:在4年的学校学习中,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意境、品格都有一定的把握,因为这个过程是有老师指导的。但在毕业两三年以内,这些学生创作的中国画在笔墨、品格两方面就有很大的下滑。徐钢说, 这就说明在本科教学中对中国画标准问题认识上不深刻?!叭绻诹倌≈薪銮康骷挤ㄊ怯衅牡?。在动手画的时候要告诉学生,这张画为什么是经典,笔墨高度在哪 里。因为学生最终是要自己创作的,而不是我们教学生一辈子。要形成学生对中国画标准的理解,让学生毕业以后在自己创作中对中国画有比较高的把握。”
不少教师认为,现在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古人的技法,却并没有真正“读”懂画。临摹不应该是简单对着图像去描摹,临摹得像不像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要从技法上升到道德层面,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用笔,画的美感在哪里?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进行临摹教学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许俊认为,现在课徒画稿的教学是中国画师承或者教授最好的途径。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王兴堂则把学习山水画的过程从低到高,分成了从技法、造型、审美、精神等多个层面,让学生有规律、有次序地临摹传统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