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现代主义艺术价值观逻辑,绘画要摆脱对文学和历史的依赖,是独立的视觉表现语言,表现的是画家的主观感受,创造的是个人化的语言形式,这是人类文化史的进步。几乎同时与徐悲鸿归国的另外一批留洋学生,如林风眠、吴大羽、刘海粟等,在思想较开放的南方城市锐意革新艺术教育,引入创作自由、形态多姿的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有一段时期,一批艺术家几乎与当时巴黎的艺术创作水平相当,他们以中国固有的文化积累和艺术精神为底蕴,吸收现代艺术思想,开拓了一条中西文化结合的艺术道路。这条艺术创新道路是不平坦充满荆棘的,在往后的岁月里曾一度遭到批判和毁灭,但他们个性化的艺术创造是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有评论吴大羽的艺术称其与毕加索从东、西方两个不同方向共同攀到了艺术的高峰??墒牵裉煺嬲芏梦獯笥鹱髌返挠钟屑溉??他的作品在收藏界就属于弥足珍贵的。
在吴大羽培育的学生中出现了一批不同凡响艺术人才,如丁天缺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学生时期就延续了后期印象派画风,并赋予了自己炽热的情感色彩;吴冠中的绘画成就主要在其彩墨画创作上,以现代造型原理重新组织了几百年来几乎未有多少改变的中国画构图布局和笔墨程式,表现语言别开风貌;赵无极的命运使他在国外直接涌入了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潮流之中,但他眷恋培育他的中国文化,创造了不同于西方的具有东方神秘感的现代画风;张功慤则在国内文化封闭的状态下,把中国先秦的哲学思想、艺术精神融在了其变化多姿的绘画创作中,其艺术思想的纯洁性、表现语言的独立性自成了现代绘画的“独立王国”,等等,他们这一代人的创作就是在世界美术史的运行轨迹中进行的,在纵向历史线、横向比较线上都能找到他们的位置节点。
人类的艺术都是相通的,到一定的高度彼此不分古今中外,但艺术创作还是要分个“不与人同,与时代同”,个人创造力具有永恒魅力,也因此,才有了收藏群 体,也有了衡量水平高低的具象或抽象标准。每一位收藏者的实力不一样,但认识和视野不会因实力大小而分高低,对艺术品三六九等心中要有底,不要做市场的投机者,收藏品质最终还是唯作品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