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0日,“微笑彩俑——汉景帝的地下王国”在四川博物院开展。
为了这次展览,四川博物院展览部副主任李江涛已经忙活了快两个月,大到确定展品和展览形式,小到文案的修辞方式和逻辑结构,都要一一过问。
这些看似繁琐的工作,大都是李江涛在英国伦敦金斯顿大学学到的本事。而他,仅仅是中国艺术留学生大军的一员。
从“留洋第一人”李铁夫算起,中国艺术家、艺术学子的“西游记”已经演绎了百余年。
不过,和前辈们多走上艺术家之路不同,如今的年轻留学生,越来越多地进入艺术市场、艺术管理、公共教育等领域。他们学到的理论和经验,能真正在中国发光发热吗?
留洋:不要“镀金”,要寻找“真金”
艺术学科近年来异军突起,成为中国留学大军又一主攻方向。他们的目标,并不仅仅为那一纸文凭。
2003年本科毕业之后,李江涛就职于四川省文化厅,负责文化项目管理工作,尤其是演出、会展等文化产品的进出口。
“当时,文化创意产业刚刚在国内兴起,急需专业的文化管理干部?!?/p>
考虑到博物馆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作用,2007年,李江涛申请到伦敦金斯顿大学全额奖学金,前往该校攻读“当代设计策展”专业硕士,为将来进入四川博物院新馆工作做准备。
与此类似,不少艺术留学生出国抱有明确目标,专业选择上也兼顾个人兴趣和职业方向,而非简单着眼于“镀金”。
“我从小就喜欢日本动漫,所以本科学的是动画??悸堑阶约涸煨湍芰Σ蛔?,就申请了日本仓敷艺术科学大学油画专业?!?/p>
编辑孙毅专门去日本“重读”本科。成都画廊“K空间”的刘莹本科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专业,硕士选择了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美术馆和画廊教育”。
“我对西方美术史更感兴趣。英国的传统和当代艺术都很发达,同时这个专业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p>
文科生留学,往往选择传媒、商科等领域,不过近年来艺术学科逐渐受到青睐。
刘莹的本科同学约有10%留学,普遍就读文化遗产、艺术管理、文物修复、艺术品拍卖等专业。
一些西方国家,也为中国艺术生留洋之路大开绿灯。意大利政府2009年推出“图兰朵计划”,为艺术、音乐、设计专业的中国学生提供近70所院校学习的机会。
学生在公立大学学习期间免学费,同时可申请多种奖学金和助学金。截至今年初,已有近5000名中国学生通过该计划赴意,其中90%以上为美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