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特·史德耶尔 图片:Vanabbemuseum, Eindhoven
陈涛
2015年“青年艺术100”入围作品赵延斌的《??!No.8》。
明天,2016年度“青年艺术100”全国海选将迎来征集作品的最后一天。走过5年的这个青年艺术选秀平台,设置的唯一门槛是“报名者为1980年后生 人”。事实上,国内打着“青年艺术”旗号的舞台,远不止这一个。从“CAFAM未来展”到“大学生提名展”,从“青年艺术家推广计划”到“新星星艺术 节”,几近扎堆。
不过,当回望这些宣称为青年艺术家做推广的平台,不难发现,它们中绝大多数虽已走过5个年头,可真正推出的冒尖儿80后艺术家没几个。喧嚣背后,有着怎样的暗流涌动?
资本热衷“希望工程”
与国内艺术市场持续低迷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青年艺术”俨然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标签。不少年轻艺术家获得了比他们的前辈多得多的露脸机会。生于上世纪60年代 初的艺术家徐累感叹,在他创作的年代,年轻人要想出名,几乎只有全国美展这一条路可走,而当下,众多资本出力搞艺术“希望工程”,给后生们的选择太多了。
创办于2011年的“青年艺术100”,是国内出现较早的青年艺术推广平台。几乎与之前后脚,众多主打“青年艺术”概念的项目陆续上马。诸如中央美术学院的 “CAFAM未来展”、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中国青年艺术家扶持推广计划(CYAP)”、北京时代美术馆的“旋构塔”,以及今日美术馆的“大学生提名 展”。“青年艺术家的‘春天’几乎瞬间到来了?!北本┗好朗豕莨莩の夂榱琳庑┠曷怕攀苎H握饫嘞钅康淖移牢耙荒晗吕?,差不多有六七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