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文物局刚刚发布的北京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截至今年4月1日,北京市申报的普查可移动文物6383254件(套),其中珍贵文物439388件(套)。可移动文物数占全国的18.93%,珍贵文物数占全国的22.76%,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可移动文物和珍贵文物。这些珍贵文物的发现经历着怎样的过程?它们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近日,记者来到北京艺术博物馆,听参与文物普查的工作人员讲述普查背后的故事。
虽为贺岁 实为贺寿
艺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这些文物都原原本本记录在册、保管得当,但很多藏品都是借这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重新进行了“身份”认证。其间,对文物的内涵就有了不少新的认识和发现。比如,一件曾被视作普普通通的《岁朝图》中寄托的画家的深厚情意,就通过普查工作人员的仔细研读后,浮现在了大家的眼前。
艺博保管部杨小军告诉记者,这件作品表面是一幅岁末讨彩之作,画面微残、有污迹,被鉴定为二级文物。“根据记载,乾隆皇帝在乾隆二十六年至乾隆五十六年间,至少每年都要绘制一两幅《岁朝图》,其间从未间断?!毖钚【馐?,乾隆所绘《岁朝图》以纯粹表现祥瑞寓意、喜迎新春的居多,能够表现作者内心感悟的极少,“通过这一次的重新审视,我发现这幅作品属于后者,与乾隆帝所绘其他大量的《岁朝图》有较大的区别?!?/p>
杨小军发现在画面题画诗中写着“甲戌新正,恭侍圣母皇太后宴敬成六韵并写岁朝图用申庆祝?!庇商獍现械摹凹仔缧抡笨芍夥醋饔?754年新年伊始。“结合‘恭侍圣母皇太后宴敬成六韵并写岁朝图用申庆?!谋硎?,可以明确得知,这幅图是乾隆帝为他的生母崇庆慈宣康惠皇太后侍宴而创作的贺岁之作?!?/p>
此外,杨小军查阅资料发现,乾隆生母的生日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五日,加上画面上托盘内所盛寓意长寿的柏枝和长生草等物,可见画面有祝寿之意,“其意义远远超越了‘岁朝’本身。”
重华宫内 孝母思妻
在画作右上角,乾隆用行楷题写了一首五言六韵诗:“西望瑶池近,群迎王母临。欢同万方养,春始九重深。屏缀延年篆,笙调太蔟音。九华兰作燄,百宝雾成阴。入画元朝庆,征诗吉字吟。瑞霙飘喜气,天意即人心。”为了深入了解这幅画的创作背景,杨小军对这首诗也做了详细的考证。经过查阅史料,他发现这首题画诗收录在《钦定日下旧闻考·国朝宫室》卷,书中明确记载作品为“乾隆十九年御制新春重华宫侍皇太后宴诗”。杨小军说,一般情况下,乾隆是一个为了讨个“福寿长春”的吉利,会来到长春书屋作画的人。杨小军深信,这样一个审慎认真的帝王,在重华宫里创作这幅《岁朝图》,绝不会是随意之举。经过一番查证,真相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