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形式主义绘画
在今天的艺术市场,艺术品被创造,并像股票一样被估价。
去年夏天,我去布鲁克林一个年轻艺术家的工作室拜访,为了更好地了解艺术家作品的机会。在这之前我在一些展览看到过他的绘画,也做了一些研究来更多了解他。在一个共同的朋友的引荐之下,我们约定了一个时间碰面。在邮件里,我跟艺术家解释说,“我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展览项目计划,只是想要更好地了解你的创作?!?/p>
当我来到这位艺术家的工作室时,一位助理先接待了我,接着是艺术家的画商,再下来是另一个号称负责美术馆关系还是美术馆联络一类头衔的画廊代表。我突然意识到,尽管我很明确地说明了我的到访只是作为一次研究调查,但是这次会面却比我想象的要正式地多。当艺术家开始进行精心准备过的作品呈现时,我可以非常清楚地判断哪些话是来自媒体稿或相关文章;接下来是一个编年史式的对于艺术家短暂职业生涯的盘点;再接下来是他如何开始制作他所最为人所知的作品的故事;最后环节是即将在海外机构展出的展览信息。当我问到一件被跳过的作品时,坐在旁边的画商表现地好像法律顾问一样打断艺术家说,“你不需要谈论那些?!保ê罄次姨嫡饧髌氛谠獾揭晃徊丶业钠鹚撸?/p>
当作品展示结束时,艺术家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为我做了一场精心排练过的销售陈述的品牌代言人。讲座般的展示形式很显然地告诉我,我的反馈是不被欢迎的。随着访问即将结束,我终于被提问了那个早上的第一个问题:“所以,你觉得你可能会把我们的艺术家放到哪些你正在筹划的展览里?” 当我再次解释说我的来访只是为了研究调查,而且目前我脑中还没有正在筹备中的展览时,我再次意识到,今天的策展人如何经常性地在将平庸的作品正统化和逐利的积极推广过程中扮演着同谋的角色。而这位艺术家才刚刚20多岁。
当我想起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理解到策展人和批评家们中间广泛流传的共识:即认为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新兴艺术家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这样的形势下,来自画廊的压力和艺术家高度包装过的表演,反应了在偏移了的优先排序驱始下,艺术家们目标的改变。这一偏移又进一步地被新兴艺术市场中不断增长的有钱人们的参与所鼓励。这些有钱人最初通过投资金融市场,房地产或其他相关行业而赚到了资本。不难理解,他们对于高溢价的当代艺术行业新生的兴趣和他们在其他行业进行投资的敏锐商业嗅觉是一样的。为此,诸如ArtRank(艺术排名)这样的服务开始盛起。ArtRank声称提供“新兴艺术市场的统计图表”,告诉你哪些价格在一万美元以下,三万美元以下,和10万美元以下的艺术家作品是值得购买的;哪些又该出手卖掉,因为他们的价格正在接近最高值;以及哪些艺术家可以被归类为“早期蓝筹股”,或“被低估的蓝筹股”。这一公司季度出版的预测旨在让投机者们通过作出关于新兴市场全面了解后作出“更聪明的收藏”购买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