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伦·道格拉斯,《渴望》,1936年,旧金山艺术博物馆
在《渴望》(Aspiration,1936年)中,阿伦·道格拉斯(Aaron Douglass)展现了非裔美国人挣脱奴隶制的进步?;娴撞渴羌父龃髯潘吹暮谌诵蜗?,但巨大的剪影从他们身上升起,高举知识与力量的象征,沐浴着紫罗兰色的光辉,并遥指向一座山巅的未来之城。乔·琼斯(Joe Jones)的《美国式正义》(American Justice,1933年)以耶稣受难的笔法,控诉了这样的罪恶:一个年轻的黑人女孩被臭名昭著的3K党处以了绞刑,她的房屋在远处燃烧。
1920年代的哈勒姆文艺复兴,是一场非裔美国人在音乐、艺术、文学和历史上百花齐放的时期。优秀的绘画不断涌现,例如威廉·约翰逊(William H. Johnson)用色大胆的《哈勒姆街头生活》(Street Life, Harlem,1939年)和阿瑟·德夫(Arthur Dove)的《摇摆乐》(Swing Music,1938年)。德夫的画风昭示着抽象主义的崛起,而画面上不规则的图形和深黑色背景上红黄交替的色块则让人联想到“热辣的”爵士乐。查尔斯·格林·肖(Charles Green Shaw)的《箭牌口香糖》(Wrigley’s,1937年)预告了流行艺术的来临:抽象表现主义与广告宣传标识杂糅在一起,仿佛是一盒口香糖扩大成了一幅早期罗斯科(Rothko)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