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亚·欧姬芙,《带布玫瑰的牛骷髅》,1931年,芝加哥艺术学院。美国农村生活在1930年代面临困境,人工耕作被机器所取代,贫瘠的土地遭遇了干旱和大风。欧姬芙对此进行了坦承记录:“没有下雨,所以没有花开。这里很容易找到裸露的骨头,所以我开始收集骨头……”
这次展览恰恰是关于背景的,关于美国艺术家对待历史、文化、地理与政治过往的态度,详实生动地再现了历史。1918年,美国评论家凡·威克·布鲁克斯 (Van Wyck Brooks)在一篇名为《创造有用的过去》(On Creating a Usable Past)的文章中呼吁美国不应该自恃辉煌的过去,而是应该生发出一种创造性冲动,重视精神财富。之后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也认为,1920年代的美国艺术家就像“一家新公司的勘探者,努力使美国宝贵的文化遗产重见天日”。
格兰特·伍德等艺术家迅速捕捉并迎合了这一讯息,格兰特·伍德的《革命的女儿》(Daughters of Revolution,1932年)也因此应运而生,讽刺一个积极革命的社会在革命中催生出封建贵族?;腥荒昀瞎虐宓陌兹伺源┳殴钡娜棺诱玖⒆?,脸上洋溢着自足与优越感,背后是埃玛纽埃尔·洛伊茨(Emanuel Leutze)的名画《华盛顿横渡特拉华河》(Washington Crossing the Delaware,1851年)。革命党人的激进热情与三位女人的自鸣得意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伍德也暗暗攻击了美国神话:画中一位女人正擎着祖传的茶杯喝茶,并没有将茶叶倒进波士顿湾;三位女人虽然欣赏洛伊茨的画,但对画家的德国移民身份却都表示鄙夷。这种矛盾在《美式哥特》中也全部展现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