皿方罍
海外文物回流一直是近些年艺术市场的热点话题之一,无论是媒体,还是藏家甚至是博物馆都在热议,这也意味着海外文物回流蕴藏巨大的市场。但前几年持续的海淘购也让这一块市场积累下了许多问题。面对这一块不知还剩多少的“肉骨头”,它的未来前景该何去何从?
丨“皿方罍”事件看海外文物回流热情丨
在近些年的海外文物回流中,国宝“皿方罍”的回归绝对是最抢眼的案例之一。因为它的“身世”十分坎坷,几经波折?!懊蠓嚼湣弊猿鐾梁蟛痪镁蜕硎追掷?。
皿方罍于1922年在湖南桃源出土,其发现者起初并不知道这是一件宝物。然而,挖出一个有着精美纹饰的大铜罐,毕竟不是件平常事,乡亲们将这件事越传越远。后来,一个湖北籍的石姓古玩商人得知了此事。他来到器主的家中,想要收购方罍。经过一番论价,双方讲定以四百银元成交。见来人竟愿出此高价,器主又心生疑窦,生怕卖低了价钱。故一边巧言稳住石姓古玩商人;一边密嘱其子持器盖到附近一所学校,找有学问的人问个底里。哪知学校的校长见此器盖非比寻常,知是宝物,当下愿出八百银元。器主之子大喜过望,狂奔而返,一路呼号。其声被石姓古玩商人听到,知不妙,遂不顾器盖,丢下四百大洋,抱器身而去。
“皿方罍”从此身首异处。器身几经辗转,流落海外,曾为美利坚合众国煤油大王洛克菲勒所收藏。器盖则落到了当地湘军的一位周姓团长手中。双方都想买入对方手中的那一半,让“皿方罍”合体,但是迟迟没有达成一致的协议。解放后,“皿方罍”器盖依法收归国有。1952年由湖南省文管会移交给湖南省博物馆。此后,“皿方罍”器盖一直是湖南省博物馆的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