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记忆”,每个个体的回答都不会完全相同。正如当前世界不存在完全一致的两个人,“个体记忆”亦是纷繁复杂。不同个体通过分享共同记忆,获得深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又形成 “集体记忆”。但无论“个体记忆”或是“集体记忆”,其形成方式都是各种各样的,这也导致其极易散失。年代越久远,“记忆”散失程度越高。因此,博物馆成为保存人类阶段性、支离破碎记忆的载体。通过博物馆的展品、展览设计等,国家试图构建起国民的身份认同,个人试图从中寻找存在感和归属感。在六个月的交流学习时间中,笔者走访了英国不同地区规模各异的博物馆,其保存“记忆”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马尔岛博物馆:“集体记忆”的?;に?/p>
马尔岛是位于英国苏格兰西海岸一个人口约为2000人的“大岛屿”。博物馆坐落于马尔岛的首府——托伯莫里(Tobermory,据我估计,这个小镇只有百户人家)。博物馆没有独立的建筑供其摆放展品,规模只有一间房大小,隐匿在一排小商店中。上世纪70年代,当前博物馆内的少量物品以小型临时展览的方式展出,1986始建该馆。同很多普通博物馆的展览方式一样,展品以时间顺序展出,主要反映马尔岛人从石器时代到二战时期的生活情况以及岛上发生的重要事件。展品主要包括岛上生长的农作物标本、渔民用来打渔的器械、日常生活用品、剪报、老照片等。另外,馆内有相应的模型对不同历史时期岛民生存状况进行展现,以增强参观者的代入感。该博物馆的最大特点也许不在于展品的新奇、展览方式的突出设计,而在于其独特的“人气”:没有坚硬的玻璃柜将展品同参观者隔开;基本所有关于展品的介绍都是手写,而非出自工业生产的打印机;没有语音导览,但是在博物馆当值的工作人员会非常热情而耐心地告知有关展品或是马尔岛的一些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