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晚期,在“人烟辐辏,商贸繁盛,五方杂处”的武汉,看戏可以说是三镇人们当时极其重要的娱乐生活?;峁莨?、茶肆佛寺、露天旷野,各种戏台比比皆是,如著名的山陕会馆大戏台,雕梁画栋,气势雄伟。其中还不乏场地宽阔、观众人头攒动的露天戏台,看戏热长盛不衰,一直延续至民国时期。清道光年间(1821—1850),长期寓居汉口的浙江余姚人叶调元目睹武汉社会风情,花费10年时间写下《汉口竹枝词》6卷共292首,付梓成册,刊行于世,一首首读来,就像展读一幅多姿多彩的老武汉社会风情画卷。其中多次写到民众看戏的情节,如“各帮台戏早标红,探戏闲人信息通?!苯浜喝宋聪范拇Υ蛱莩鲂畔⒌钠惹行那榭袒萌肽救?。本文所要介绍的这两张发行于晚清时期的明信片,上面选择的主题摄影,就是当时风靡两江四岸、三镇城乡的人们在露天场所看戏的火爆场景。
这两张明信片上的图案分别摄于汉口、武昌两地,正反面印刷及手写字样全是英文,背面印有英文“邮政服务单明信片”字样。汉口露天戏台的明信片没有贴邮票及加盖邮戳,应该是一张尚未使用的明信片。照片上的场面是一个用木板、木桩、楠竹铺就的简陋戏台的近景,戏台四角竖立起数根楠竹,上面拉着遮阳的篷布和绣有吉祥动物图案的横幅,身穿戏服的演员们正在台上演出,台下挤满了看戏的观众,有的戴着草帽,有的举着油纸伞,可见人们在烈日下看戏的痴迷。而看戏者的衣着及削发垂辫半光头的明显的清晚期发式,显示了当时的晚清背景,英文“剧院整个在街上”,则突出了晚清时期武汉人街头看戏的那种特殊的娱乐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