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智慧的结晶,也是强化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经过多年的孜孜以求,文物的价值和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同。然而,与预期相比,人们对历史文物的?;す芾硐肿慈匀徊皇呛苈狻1热?,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个别地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倒下;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一些地方对古迹进行重建和翻修,导致古迹的历史性“遥不可寻”。
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仅凭借政府的力量和协会的努力很难达到“理想的彼岸”,因此在强化相关职能部门不辱使命、严格执法,在组织协会担当使命、积极引导的同时,必须要最大化吸引公众的参与,充分发挥出蕴藏在民间的智慧和力量。
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南京市无疑为文物保护的公众参与起到了一个良好的借鉴作用。据媒体报道,由于历史上的多种原因,南京城墙有些地段被拆毁,大量的明城砖流失于民间。2015年颁布的《南京城墙?;ぬ趵访魅方缍松⒙涞某乔阶┑牟ㄎ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有、使用、买卖、刻划或损坏。在相关部门前期做了大量回收工作的基础上,2016年11月南京市文广新局、古都城墙保护基金会、城墙研究会、城墙?;す芾碇行牧暇侔臁翱帕9椴?守护城墙”活动,向社会广泛征集散落的明城砖线索,对提供有效信息的市民给予奖励。如今,“颗粒归仓 守护城墙”活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民意认同,并得到市民的积极支持。
资料显示,目前国内有不可移动文物766722处,文物藏品4138.9万件/套;全国重点文物?;さノ?296处;世界遗产50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5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4项……我国文化遗迹星罗棋布、灿若星辰,文物事业如今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
文物基本上都具有不可再生的属性,要让文物真正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来,笔者认为,首先,各地需要认真吸收南京等城市的先进经验,充分调动市民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文物?;さ摹爸髁?;第二,对文物?;さ闹匾浴⒎煞ü婧拖喙刂督写罅π?,利用先进的媒体传播手段拍摄一些画面或者纪录片,让公众认识到文物?;ざ怨?、民族以及公民个体的重要性;第三,必须坚持保护为主、保用结合,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力拓展文物合理适度利用的有效途径,用文化、文明的力量感染更多人;第四,政府部门需要建立健全文物?;さ幕坪吞逑?,对于在文物保护中做出贡献的民众,能够给他们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鼓励,以期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并激发更多民众的认同感及参与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