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的4元门票
对于美术馆的门票,经过了多方讨论,终于还是决定要逐渐不收了。2018年的儿童节这天,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制定的《上海市美术馆管理办法(试行)》将于上海范围内推行。
《上海市美术馆管理办法(试行)》特别强调了美术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与公益属性。美术馆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栋旆ā访魅饭忻朗豕萦Φ毕蛏缁崦夥芽牛睦枪忻朗豕菹蛏缁崦夥芽?,明确美术馆应当制定公共教育工作方案和针对不同观众群体的公共教育计划。
可以说,上海的美术馆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当下都是超前的,尽管依然属于摸索中前进的状态,但至少其城市的特点足以覆盖其面临的国内美术馆行业普遍难题。勉强来看,免费开放在上海是较为可行的。当然,这依然无法囊括所有在上海的美术馆,毕竟国有、非国有在文章里只差一个字,在实际上则是完全两码事了。
多重围堵下的美术馆行业
除了仅有的几个“景点”般的美术馆不,大部分美术馆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首要的问题是怎样让更多的公众进入美术馆,而门票恰恰是一个令人揪心的问题。免费可以让更多地人进入美术馆,同时却也彻底断掉了进入美术馆的门槛,直面的问题,高位者是看不着的,如人群过多导致的观展环境的恶劣化,展品损坏频率的提高伴随着的是保险价格的提高以及资金风险的上升。
是要更多的人,还是让恰当的观展群体获得更好的观展体验,如果在过去,那是决策者要头疼的问题,但却不难根据其所处位置,观展群体的特征以及场馆压力测试等手段,逐渐摸索出解决方法。如今整体政策方向是趋向于免费开放的,然而上海毕竟就一个,一线城市也就四个,堪堪把十几个所谓新一线,或者是二三十个二线也加起来,大概也多不过五十个。也就是说除了上述这些城市,其他地方则是市一级的美术馆在维持着当下当地“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需求”,大概大家都能明白这些功能多已被超市及商场空调所代替,毕竟地方美术馆实在少有充足的资金与专业的人才来满足其所需完成的职能。
其实不少美术馆的常设展览多是象征性的收费,拥有丰富藏品的美术馆吸引大量观众,门票自然方便管理也可以起到限流的作用。然而对于国内当下不少美术馆而言,缺内容是头等难题,毕竟展览成本在当下艺术展览领域依然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大型装置的展示与新媒体的广泛运用。
除以上所提的核心问题,美术馆的新经营模式尚不成熟,发展环境尚不健全,也让美术馆难以健康的发展。在这次发布的《上海市美术馆管理办法(试行)》中,其第十六条规定:美术馆不得从事艺术作品原作的商业经营活动。美术馆从事其他商业经营活动,应符合文化定位,不得违反办馆宗旨,不得影响藏品安全,不得损害观众利益。与此同时,《办法》鼓励美术馆开发文创产品?!栋旆ā返谒氖豕娑ǎ汗睦朗豕萃诰虿仄纺诤?,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增强美术馆发展能力。
主管单位的想法是很好的,希望通过有深度地发掘,逐渐增强美术馆的造血功能。只不过,实际情况却是许多美术馆在文创及衍生领域的开发多处于赔钱赚吆喝的状态,且不论要赚多少钱,关键是产品研发的合作团队、专业的销售团队,增加了一笔开销的同时,还得提防着淘宝抄你爆款可能卖得比你好,你却卖不出的结果。通过文创衍生的发展来自给自足是方向,却不是当下的救命稻草。
此外,国有美术馆拿着政府拨款,有多少钱做多少事,虽然开不了大船,但好歹碰不上大浪。非国有的美术馆就麻烦了?!栋旆ā分刑岬氖枪杏敕枪?,却不是国有与民非,目的大概是要将美术馆公司也囊括进来。(即注册为某某美术馆公司,然后场馆挂牌成某某美术馆的挂羊头卖狗肉的“假美术馆真画廊”)可见上海的主管单位是明白美术馆行业里的这些个道道的,但非国有的美术馆不一样,美术馆公司可以干点卖画的买卖,真正想做好美术馆的民办非营利型美术馆可就头疼了,缺乏如西方那样完善的美术馆社会环境与政策制度,造血能力低下,最简单就如个人与企业向注册为非营利的社会文化机构如美术馆、博物馆和艺术中心等进行捐赠和赞助可享受等额免税,尚且无法做到。如今不过是对非营利性的美术馆,税务与民政部门设定了其所接受捐赠的部分,受捐方可免税,而提供捐赠的组织或企业只能讲捐赠额度的12%进行企业成本免税,这100分和12分的差别,就能看出整体环境氛围的差异有多大了。而这直接决定了非国有的美术馆其资金来源必然是匮乏的,毕竟企业家们的钱也不是天上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