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 兽面纹鼎 图片由上海博物馆提供
1952年5月19日亚洲文会关闭,其收藏品移交上海市文化局,其自然类藏品绝大部分被上海自然博物馆收藏,历史文物类部分藏品为上海博物馆收藏。本次展览精心选取了亚洲文会上海博物院曾经收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兽类标本83件、人类学标本7类、文献图书资料17本进行展示,并选取了文物旧藏以及与其类似的古代艺术品共计44件。这些珍贵的藏品印证了上海拥有中国最早的博物馆的事实,观众可以一览当时亚洲文会上海博物院的收藏研究概况。
“这个展厅里的文物是两重历史的见证,一重是博物馆一般意义上自然和人类历史的见证,另一重是对亚洲文会博物馆当年办馆历史的见证?!毖钪靖战樯?,亚洲文会博物馆也为传统中国引入了一种新的博物学思想,在近代化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些由亚洲文会上海博物院移交至上海自然博物馆的自然史标本,是上海和华南地区被有目的调查、有系统收藏、有分类研究展示的开端,开启了中国自然博物馆事业的扉页,而随自然类收藏派生出来的人类学、考古学与艺术藏品的收藏,也为世界了解当时的中国及中国了解相邻国家的社会风貌打开了一扇窗。
标本、文物各有亮点
本次展览展出了许多珍贵的藏品,如来自上海科技馆的世界最早白鳍豚完整骨骼标本和一副下颚标本,这两件标本比白鳍豚的模式标本采集时间还要早数年;中国最早的兽类标本——采于1871年的金钱豹标本;中国收藏最早的大熊猫标本;普陀山考察研究手稿;写于植物叶片上的经文——贝叶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