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蚌池松花石砚
清
长17.5cm,宽11.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三藩叛乱期间,京中的康熙帝一方面指挥平叛,另一方面认真研习汉族传统文化,寻求治理国家的良策。当康熙二十年三藩平定后,已经深谙儒家文化的康熙帝,便从以武定天下转向了以文治天下??滴醯垡远灾泄澄幕纳羁汤斫庖约吧詈竦暮鹤逦幕扪昧撕鹤宓挠荡?,通过文化认同换得汉族的政治认同。以此为背景,松花石砚被康熙帝“发现”了。
关于康熙帝制松花石砚,最详细的资料出自康熙帝本人的《制砚说》,其全文如下——
盛京之东砥石山麓,有石垒垒,质坚而温,色绿而莹,文理灿然,握之则润液欲滴,有取作砺具者。朕见之,以为此良砚材也。命工度其小大方圆,悉准古式,制砚若干方,磨隃糜试之,远胜绿端,即旧坑诸名产亦弗能出其右。爰装以锦匣,胪之棐几,俾日亲文墨,寒山磊石,洵厚幸矣。顾天地之生材甚伙,未必尽见收于世,若此石终埋没于荒烟蔓草而不一遇,岂不大可惜哉。朕御极以来,恒念山林薮泽必有隐伏沉沦之士,屡诏征求,多方甄录,用期野无遗佚,庶惬爱育人材之意,于制砚成而适有会也。故濡笔为之说。
该文未具写作时间,收入《圣祖仁皇帝御制文》第二集,而收入此集的文章系康熙二十二年至三十六年所作,则《制砚说》的写作当也在这一时期。同理,康熙帝御制砥石砚亦应在这一时期。那么,康熙帝见到砥石更具体的时间是何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