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璧改制的玉片
不可否认,在南越王墓中留存有大量战国时期的玉器,一些玉器不止原料,其制作者也不排除来源于外地的可能。另外,还有南越王赵佗曾献白璧一双的文史资料记载:“汉初赵佗,因陆贾使回,献白璧一双,翠鸟千,贝五百,桂蠹一器,生翠四十双,此一时事也”(元·陈大震、吕桂孙纂修《元大德南海志残本》南海志卷第六土贡篇)。白璧作为对汉王朝的供奉位于第一位,这证实了南越国确实拥有自己的琢玉工坊,南越王玉衣躯干裤筒玉片中还发现有玄璧改制的玉片。先不说这些玉器本身的制作从何而来,单就这些修补的痕???,其钻孔应是南越国的玉工所为。再者西耳室出土有银锭4块,这表明南越国有金银手工业作坊,上述金钩扣玉龙佩的金钩和凤纹牌形玉佩的金桥等,可以基本认定其金属部分应为南越王廷所制。
钻孔连缀的方法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到宋元时期出现锔钉补瓷,有着时代上的进步与发展,而钻孔技术均为其基础。对于玉器,钻孔技术也不存在什么难度,早在新石器时期,玉器上钻孔就普遍存在,多用于系挂。而修补常见的方法是在玉器破损后,在破损断口附近钻孔,可用丝绳等缀合成原样的完整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