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看清代、民国的陶瓷书籍,常见“一秤金”这个名词。如乾隆年间朱琰撰写的《陶说》一书卷六“说器下”在说“嘉靖窑”时提到:“赶珠龙、外一秤金、娃娃花碗,里外满地娇花碗?!保吨泄沾晒偶伞?44页)从上下文的内容看,“一秤金”应该是一种纹样。但究竟是一种什么纹样?从字面上看不出来。
关于明代陶瓷纹样的历史资料,地方志中记载较详细。查嘉靖年间王宗沐编写的《江西省大志》,其中有一篇专门记录嘉靖八年至三十八年间,皇帝向景德镇定制御用瓷器的物品清单。清单包括瓷器的品种、纹样、数量等。这份物品清单里记载道:嘉靖“十三年,青花白地赶珠龙外一秤金娃娃花碗三千二十,青花白地福寿康宁花钟一千八百,青花地里升降戏龙外凤穿花碟一千三百四十。”嘉靖“二十一年……一秤金娃娃花碗二百四十?!闭饬教跫窃乇冉锨宄?,“一秤金”是一种与娃娃纹有关的纹样。对照《陶说》与《江西省大志》两段文字,可知《陶说》是引用《江西省大志》的记载,但说得没有原作清楚,加上今人断句不当,容易引起误解?!耙怀咏鹜尥蕖辈攀钦庵治蒲耐暾硎?。
细看《江西省大志》,嘉靖朝历年定制御用瓷器纹样,除了十五年和二十一年用“一秤金娃娃”这个纹样名称,二十三年改用“耍戏娃娃”“四季花耍娃娃”了。“耍戏娃娃”“耍娃娃”好理解,指的应该是在玩耍的娃娃,这在明代瓷器实物上很常见(图1、图2)。那么,“一秤金娃娃”与“耍戏娃娃”“耍娃娃”有什么不同吗?“一秤金”的本意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