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乐山大佛正在搭脚手架。 新华社 图
大佛“花脸”缘于生物病害,“胸口开裂”是隔水层造成的
作为世界现存最大的石刻佛像,乐山大佛开凿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最高的古代石刻佛像。1996年,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但因为常年受到风雨、植被等侵蚀,也留下诸多文物?;し矫娴摹懊仗狻保热绺哺窃诖蠓鸲钔芳傲讲嗔臣盏拇竺婊谏奂>烤故鞘裁??大佛诞生之初就在螺髻耳部、胸部设有排水槽和排水廊,为何经过历代多次维护后,至今仍旧面临渗水导致胸部开裂?一直以来,这些问题困扰着大佛管委会和文保爱好者。
此前文保界有多种猜测。有人怀疑是重做的大佛发髻里含有炭,经水流冲刷后,其中炭黑下流到大佛面部造成花脸;还有认为是雨水渗透后,大佛面部岩石上形成了水锈结壳,呈现深色状。
但经过此初步勘探,得出结论这是——“生物病害”,即主要是地衣、苔藓和其他生物藻类、霉菌造成的。
孙博说,大佛的头部和胸部都有?;げ悖罱淮伪;げ闶窃?001年添加,但?;げ闵细阶庞泻撩准兜哪嗤?,这些泥土已足够苔藓类植物生存。“因为当地降水充沛,植物生长季节性比较明显。降水丰沛时它会变成绿色继续生长;雨水稀少时,它进入休眠期或死亡就会发黑,让大佛成了‘花脸’。”
由于植物根系吸附能力比较强,传统的物理修剪方式往往治标不治本。此次“体检”后推荐用蒸汽法或土壤改性?!罢羝ā笨梢酝ü砘参铮跎僦参锓置诘乃嵊氪蠓鸨聿闾妓岣频恼沉?;“土壤改性”可以直接调整植物的生存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