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破行业泡沫的信心所在
早在很多年前,北京坊间就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清末民初时期,如果某人想贿赂官场里的大人物,常常不得不走琉璃厂的路子,走进某家老字号,问清楚该大人物喜欢什么,然后掌柜的就会备好字画或玉件瓷器,来人不论真假,买了送给大人物,大人物转手又卖回到了老字号。这一个链条,就形成了如今人们所熟悉的雅贿环节。这样的故事,依然绘声绘色地存在于现在人们对拍卖行业的想象当中,以致刘日春都称艺术品市场还是礼品市场。
这样的情况是否存在,自然不得而知。关键是,这是一种可能性,表明人们的猎奇心理和对行业的关注。更重要的是,它与某些洗钱黑幕似乎也有关联的可能。刘日春告诉记者,有的人会通过艺术品支付的形式,在拍卖行为中实现把黑钱洗白。其对行业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我国的拍卖行业发展很快,市场增长也很快,如今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但相对而言,它跟国外的行业巨头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欧树英介绍,现在随着市场的发展,竞争也加剧了,有文物艺术品拍卖资质的300多家企业,想要在这个市场里分到一杯羹,恐怕更多的还是考验企业的专业能力、企业品牌、行业信用。如果一个行业只是通过假拍、拍假、雅贿、洗钱等吹泡泡的方式就想获得持续的发展,那是绝无可能的。
“拍卖企业毕竟是一种轻资产的企业,一手托两家,一方面需要委托方的认可,一方面需要买家的认可。所以它的品牌和服务、它的行业信用、专业化程度就很重要了。品牌、服务和行业信用可能比较好理解,但就专业化程度来说,不少企业都涵盖了书画、瓷杂、珠宝等诸多门类,对大企业还可以,但对中小型企业来说,人才的储备就比较有压力了。这就要求它尽量地进行专业化经营,在一个专门的领域里找到自己的客户。”欧树英认为,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拍卖行业已走过了草创时期,从关注数量走向质量提升,各项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也在不断完善,一些大的拍卖行更已逐渐走向世界,专业化也将会成为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