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陵人”私搬唐代石刻 民间力量怎样参与文保
近日,一些历史爱好者在陕西咸阳唐崇陵进行“走陵”活动,在陵区内搜寻了多件陵墓石刻残件,并将这些残件收集起来搬到了陵区监控摄像头下。他们表示,这是为了更好地?;ぬ屏昴诘奈奈铩?/p>
所谓“走陵”,就是非专业的历史爱好者,对有历史价值的古代陵寝进行寻访,考察陵寝的神道、神兽、残存石刻等遗迹。
与馆藏文物不同,崇陵石刻作为田野文物,总体上,对其应遵循原址?;ぴ?,不可轻易移动,否则就会丢失历史信息,减损历史价值,不利于历史传承?!白吡耆恕笔占蹋岫奈?,构成对田野文物状态的破坏,涉嫌违反文物?;し煞ü?。
不过,民间人士收集文物的行为,也提醒了对这些石刻残件的?;?,需要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提上工作日程。对于某些散落的或?;つ讯却蟮闹匾镆拔奈铮形谋W胰衔?,可以采取暂时集中?;さ拇胧?;等到条件成熟,再将其回归原址。这虽属无奈之举,但可有效地防范偷盗、破坏等违法犯罪活动。也就是说,对于某些面临被盗、被破坏风险的田野文物,与其将其长期置于野外,不如集中?;?。当然,这种收集?;の奈锏男形?,必须要以专业、规范的方式,在文物?;ば姓棵诺闹傅技喙芟拢婪ㄒ拦娴亟?。如果像此次“走陵人”让非专业的志愿者参与搬动石刻,显然不妥。
田野文物与馆藏文物都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有着难以复制的价值。由于受分布范围广、监管能见度低等多因素制约,田野文物失管、失窃案件频发。既然这些文物的保护、管理是个难题,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民间历史爱好者等社会力量参与?;?,或有积极意义。
对于民间历史爱好者,在阻止其不当行为的同时,可以考虑加以规范引导,在文保单位的牵头下,将其纳入文物?;さ墓婊?,作为文物?;さ纳缁崃α客咨评?。
崇陵石刻等历史文物,是古人留下的宝贵遗产,也是地方的“文化名片”。相关地方和部门,以及社会公众,都有责任?;ず谜庑┪奈?。让这些历经风雨的千年文物,在一代代人的保护下,持续闪耀它独特的魅力;让面临丢失、损坏风险的田野文物,重新回到它应有的历史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