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博物馆镇馆之宝——猛犸象化石骨架
大庆,一座年轻而又古老的城市。
说她年轻,是因为“先有石油,后有大庆”,很多人一提起大庆,第一印象便是石油,大庆油田开发至今不到60年,而大庆建市的历史就更短了。说她古老,那话可就长了——在第四纪更新世长达200多万年的漫长岁月里,这里曾被辽阔的松辽古大湖所覆盖;及至距今2万年左右的晚更新世末期,巨兽猛犸象主宰这片土地,披毛犀和东北野牛也不甘寂寞、跃跃欲试;再后来,第四纪全新世时期古代先民曾在这里打制精美的石器,依岗为猎、傍水而渔,又从石器时代迈入青铜时代,留下人类史上灿烂的白金宝文化……
如今,大湖、巨兽和先民都已走入历史的深处,但在大庆博物馆,观众却可以探寻到东北第四纪的奥秘——在这里,丰富的馆藏化石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别出心裁的布展,将一幅关于东北第四纪自然、动物与人的多彩图景,渐次铺陈开去……2017年,大庆博物馆因极富特色的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收藏、陈列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猛犸象化石收藏最全
甫一进入大庆博物馆,眼前的景象便会让人驻足不前——大厅中央是三组惟妙惟肖的猛犸象、披毛犀和东北野牛大型雕塑,背后一面呈现东北第四纪图景的巨大环形浮雕将它们包围,它们的脚下则是第四纪地层中化石埋藏场景的复原……这些元素无声地告诉参观者,这座博物馆将要为你呈现一场史前动物的视觉盛宴。
“这三种动物是第四纪时期我国东北地区著名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的主要成员?!贝笄觳┪锕莨莩ふ欧锢窠樯埽暗谒募褪锹さ厍蚶返淖钚乱徽?,在这一时期,现代生物群落的格局最终形成。第四纪也是人属的灵长类祖先由猿演变为人的时期,因此,研究第四纪具有重要的意义?!?/p>
张凤礼介绍,由于大庆乃至整个东北平原都广泛分布着该动物群的动物化石,于是2002年大庆博物馆就与中科院地质专家共同组建了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课题研究组,将收藏?;ぱ芯看笄斐鐾恋牡谒募凸派锘魑饕勘辍!罢獠唤霰;ち苏涔蟮幕试?,也填补了国内系统性收藏第四纪古生物化石的空白?!闭欧锢袼?。
大庆博物馆坚持依物建馆的原则,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8700平方米、展厅面积12000平方米,馆藏化石达到20多万件。中外专家目前研究发现第四纪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共45种动物,大庆博物馆就展陈了43种,是全国乃至世界上收藏该动物群化石种属最全、数量最多、品质最好的博物馆之一。馆藏数十头完整的猛犸象骨架、数十头完整的披毛犀骨架及上百具东北野牛、王氏水牛骨架及大量最后的斑鬣狗骨架,其中有100余具真骨含量超过70%的完整骨架。“这些系统性的化石收藏,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支撑?!闭欧锢袼?。
化石陈列令人震撼
大庆博物馆二层展厅的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陈列是展馆的核心,也是对慕名而来的观众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太震撼了!第一次看到那么多完整的猛犸象化石骨架,真是大饱眼福。”东北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小陈是个十足的“动物迷”,为了一睹猛犸象的真容,他特地约了几个同学从哈尔滨来到大庆,“百闻不如一见!猛犸象不愧是史前巨兽?!?/p>
小陈所看到的,正是由12具猛犸象化石骨架组成的庞大象群,而大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两具化石含量达90%以上的真猛犸象化石骨架——便是这象群的首领。其中一具镇馆之宝真猛犸象化石骨架高昂着头颅,一对长且弯曲的象牙直往上冲,似乎要和敌人一决高下。该具化石骨架身高4.5米、体长7.5米,2009年出土于黑龙江省青冈县,整体脊椎骨、肢骨、肋骨、脚趾骨保存都十分完整,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最完整且个体最大的真猛犸象化石骨架。
与庞大象群比邻而居的是该动物群的另一重要成员——12具披毛犀化石骨架,犀牛们首尾相衔,正在“溪流”边闲适地觅食。沿着犀牛觅食的“溪流”往前去,便来到了“丰富的动物种群”展区。在这个展区里,观众们可以看到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中啮齿目、食肉目、兔形目、奇蹄目和偶蹄目等众多动物的化石和标本,其中包括出土于大庆境内的中国最完整的狼化石骨架、中国最完整的最后的鬣狗化石骨架,因其化石含量均达90%以上且属于同一个体,被誉为“神州第一狼”和“中华第一鬣狗”。
在“繁盛的草原大军”展区,50余具牛化石骨架营造出一幅极为壮观、极具动态的“群牛奔袭”场景,似乎将观众带到了万年前的那片旷野之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100多个形态各异的野牛头骨化石组成的化石墙,则静静地伫立一旁,与狂奔的牛群相映成趣。动静结合,参观者无不为之击节称赞。
二层展厅里别具一格的化石陈列,让观众仔细端详、流连忘返,而这也正是大庆博物馆的初心所在。“我们要让化石成为整个陈列的最厚重的语言,让观众能够通过观察化石,体悟动物种属的微妙变化,感受自然环境与动物之间的密切联系?!闭欧锢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