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24小时服务内容,石家庄附近学生200块钱随叫随到

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国家典籍博物馆解密《永乐大典》成书之谜(组图)

国家典籍博物馆解密《永乐大典》成书之谜(组图)

2021-06-02 12:36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5

展览现场。 易海菲 摄

《永乐大典》规模之大、版式之美、纸张之良、书写之秀

从规模上来说,《永乐大典》汇集了上至先秦、下讫明永乐年间的图书七八千种,其《凡例》有云:“是书之作,上自古初,下及近代,经史子集,与凡道释、医卜、杂家之书,靡不收采……凡天文、地理、人伦、国统、道德、政治、制度、名物,以至奇闻异见、谀词轶事,悉皆随字收载?!笨杉渌鸭柿现旮?。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所纳典籍基本保持了书籍的原始内容,极具版本价值,且多后世佚文秘典?!罢业健队览执蟮洹罚湍芸缭铰さ睦分苯佑胨卧贝迪侄曰?。”

从版式上来看,《永乐大典》开本宏大,单册高50.3厘米、宽30厘米,大多二卷一册。四周双边,大红口、红鱼尾、朱丝栏,皆系手绘?!队览执蟮洹凡捎谩卑匙啊埃橐掠枚嗖阈接柴?,外用黄绢连脑包过,格外庄重。装裱后在书皮左上方贴长条黄绢镶蓝边书签,题“永乐大典×××卷”,右上方贴一小方块黄绢边签,题书目及本册次等。

从所用纸张看,《永乐大典》使用的是以桑树皮和楮树皮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皮纸,纸张厚度约为0.12毫米,俗称为白棉纸。这种纸在嘉靖前后上百年生产量很大,纸质莹白柔韧,“茧素灿如雪”,是书写的极佳用纸,堪与“澄心堂纸”相媲美。

从其书写来看,《永乐大典》用彼时的台阁体写就,《永乐大典》全书约3.7亿字,除标题首字用多种篆、隶、草体书写外,正文都是书手们用明代官用楷体——书台阁体”(清代称“馆阁体”)一笔一画抄写出来的。由于明清时期对科举试卷文字要求行字整齐、乌黑端正、大小一致,因此年轻的生员和经过科考任命的馆阁、翰林院官员们都擅长书写这种规矩的字。整部大典字体端正整齐,又不乏洒脱精神。而抄写副本时,选择抄书工的程序非常隆重严格?!队览执蟮洹返闹芈?,以礼部侍郎高拱、左春坊左谕德兼侍读翟景淳为总校官,重要参与者有翰林院官员张居正、徐时行、王希烈、张四维等。

颇值得一提的是,大典的誊写均用徽墨,以黄山松烟加多种配料制成,不干不酥,湿润有光,古香古色。朱墨则以朱砂矿物质制成,经久不褪色,粲然悦目,便于阅读。

9册嘉靖副本为近年来首次展出

展览共展出展品60余种70余册(件),其中9册《永乐大典》嘉靖副本为近年来首次展出,即“人”字册、“陈”字册、“农”字册、“易”字册、“颂、溶、蓉、庸”字册、“郎”字册、“士”字册和2件“水”字册。

其中有多册是海外回归的代表性《永乐大典》,如1938年王重民自英国为北平图书馆购入的“农”字册;1951年苏联列宁格勒大学东方学系图书馆送还中国的“颂、溶、蓉、庸”字册;1955年德国政府送还中国的“士”字册等。

据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介绍,展出的两件“水”字册分别来自商务印书馆和北京大学的捐赠,特意这样安排是因为背后还隐藏着《水经注》合璧的故事。

《永乐大典》本的《水经注》在混乱中分散,前半部也就是11127至11134共四册,原来曾藏在蒋孟苹家的密韵楼,1926年由蒋氏售归商务印书馆。1951年,在张元济先生的倡议下,商务印书馆将该馆涵芬楼所藏21册《永乐大典》捐献国家,其中就包括这四册《永乐大典》本《水经注》前半部,后来这21册《永乐大典》又被拨交给当时的北京图书馆收藏;《永乐大典》本《水经注》后半部原来是李宗侗旧藏,后被李宗侗出售给北京大学图书馆,1958年北京大学把这四册赠送北京图书馆。至此,《水经注》前半部和后半部在北京图书馆完成合璧。经历了数百年岁月的兵燹水火等。这样的合璧显得尤为珍贵。

同时,现场设置的互动装置让观展体验更丰富。展厅入口处设有沉浸式环幕体验区,创造虚实结合、层次分明的沉浸式体验;“名家带你临大典”触屏游戏和永乐版式透明屏互动游戏,能让观众体验台阁体书法,学习古籍版式知识;笔墨纸砚互动游戏和《永乐大典》知识互动游戏,通过问答互动的方式,让观众感受到《永乐大典》的纸张之良和用墨之精,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医养生、书法、动植物等知识。

展厅触摸屏提供《永乐大典》回归图表和《永乐大典》数据库供大家查阅?!队览执蟮洹肥菘饫霉彝际楣莩霭嫔绺咔宸抡嬗坝〉某晒状渭蟹⒉及ü彝际楣菰谀诘亩嗉沂詹鼗顾亍队览执蟮洹返母咔宀噬枷?,辅以图文对照、版式还原、全文数字检索等功能。

珠还合浦,比喻东西失而复得;历劫重光,比喻历经劫难、重见光明,展览名字颇含深意。而5月31日成立的国家图书馆《永乐大典》研究中心,将联系组织海内外专家学者,对《永乐大典》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展示推广其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未来可期!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shrainbow.com.cn)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