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学术会议,让流传千年的宋画又“火”了。只不过,这回“火”的主角儿不是某件宋画名作,而是那些成天与它们打交道的研究者。
事情原委是这样的——不久前,浙江大学在杭州举办了一场“宋画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全球范围宋画知名专家与会发表各自最新学术成果。作主题演讲的12位学者中,8位来自美国和日本,中国大陆的只有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余辉以及中央美院的黄小峰。于是,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一群海外学者为中国的宋画发出最多的声音。
如此格局,不免让人心生忧虑,作为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精致遗产,宋画莫非也落得“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境遇,长此下去,是否连话语权也要旁落海外了?
海外占了上风
“哪天没老先生撑场面了,话语权落到海外,不是没可能?!?/strong>
——收藏家朱绍良
黄小峰是此次参会年龄最小的一位,为中央美院美术史系副教授。在他看来,会议安排有偶然性,某个群体人数的多或少,不一定能反映出什么问题?!安还?,从研究力量和学术成果来看,这个状况也没有错。”他说,如果让他出一份宋画研究地域分布的报告,很多篇幅还是会给美国。“藏在美国的宋画,基本都被研究了一遍,每张画都出了一篇博士论文。”他说。
黄小峰的说法也得到了会议组织者缪哲的认同。身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的他介绍说,这次学术会议是宋画研究领域少有的大场面,与会者都带来了一篇关于宋画的论文。